第128章 饼形图表与柱形图表(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到关键之处,武老太太哪肯停下?干脆道:“把箱子搬到朕身边来,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无法,只得从命。
  而那一箱子奏本刚到老太太身边,武则天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最上面几张看了起来。
  结果,老太太又是失望,又是惊讶。
  失望的是,吴宁并没有给出解决逃户的办法,这小子和武则天想的不一样。
  而惊讶的是,接下来的一张纸上,吴宁又给出了一个武则天从未见过的感官对比——柱形对比图表。
  吴宁以五年为期,把大唐六十多年来的租庸调、户、地、草、盐各税,分类排列画成图表。
  只见,租庸调一项,开朝之时,只是短短的一小节墨柱,而后逐年增长,到了代表当下那一条墨柱,已经比唐初高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代表近二十年的四条墨柱,长度几乎没什么变化。
  好像......农税从二十年前开始,就后势乏力了。
  而户税,就没有农税长的那么厉害了,虽也有增长,但也只是唐初的两倍多一点。
  而后,只要与农事有关的税目,历年来增长的都很迅速。
  只是,像盐课、铜铁、官营项目这些,则是根本没长,有的甚至还不如唐初。
  武则天看到这里,心中一颤,发觉好像是哪里出了问题,可是又抓不住其中症结。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唐财务的增长基本来自农税。
  图表之下,是吴宁的一段话:
  “圣后天纵之才,无需宁再多言。依照此图,何利何弊,圣后自有计较。”
  “不难看出,除了农税,朝廷在盐铁、路驿、仓窑、官营上面所用之功实属微末。”
  “圣后若要增收财税,其途何在?圣后定有计较了。”
  武则天眉头紧锁,沉吟开来。
  吴宁说的极有道理,大唐至今,鼎盛无二,人口是唐初数倍,农税亦是增收甚多。
  可是,按理来说,人多富庶,带来的不应该只是农事繁荣,像是盐铁、路驿、官营的瓷窑,纸坊也应该一同繁盛才对,可为什么收入不高呢?
  这确实值得深思。
  再往下来,则是吴宁细化的解释。
  “以仓窑为例,其重者官窑瓷具也。”
  “其精者,供给皇家御用;其次者,贱卖于民,是为仓窑所收。”
  “然,圣后不知,官窑之次,亦高于民窑不知繁几,民间亦不得用。”
  “所去何处?皆经番邦海商,外走万里也。”
  “落地几何?官窑之千倍万倍也!”
  “其利于谁?非圣后,非唐民,乃藩国海商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