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唐朝人很讲理(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哈哈!”
  吴宁放声大笑,连吴黎也憋不住乐,被这憨货逗得不轻。
  蹒跚到虎子身前,拍着他的肩膀,“我的傻兄弟啊,可以....可以搂着睡啊。”
  “不干。”虎子认真地摇头,“更挤。”
  “......”
  二人对视一眼,接着又笑翻了。
  吴宁笑过,只剩无语,“你说你娘都把你惯成啥样了,咋啥都不懂嘞?”
  山里的孩子懂事早,这个时代的孩子懂事更早,十五六就得成家了,可虎子....
  用后世的话说:“巨婴”。
  ......
  经过这么一闹,吴黎对虎子的火气倒是降了几分,也不嚷嚷着要去叫祖君了。
  吴宁借机招呼二人帮着他往院外的山路边上搬桌子、器物,一边等着七婶上门。
  至于为什么往路前搬桌子?没办法,吴宁和丑舅要生活,单靠那一亩菜田是养活不了两张嘴的。
  借着长罗山春夏秋三季游人颇多,到问仙观进香问卦的人也多,吴宁就在这上山的必经之路摆起了汤水摊子,贩卖些粗酒甜汤、酸奶乳羹什么的。
  没错,不卖茶点,卖酸奶。
  茶在唐时并不流行,听说只有大城里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才喝茶,而且喝法与后世相去甚远。
  至于酸奶,吴宁也是到了这个时代才知道,原来唐时就有酸奶了,而且是主要饮品,几乎家家都常备。
  而吴宁这个汤水摊子算是取了个巧。
  从房州城到长罗山五里的路程,间有村庄,但却是没什么店家。这一路要是走路过来,多多少少还是挺考验脚程的。
  到了山下,正好路边有个能解渴歇凉的汤水摊子,只要是怀里有几个余钱的城里人,多半会停下来,吃碗淡酒、酸乳什么的解解劳累。
  ......
  这不,摊子出了一半,已经开始有客人光顾了。
  两个作文士装扮的行人顶着大太阳上山,眼见路边的树荫下摆着矮几、矮凳,下意识就靠了过来。
  “小郎君,这是所售何物?”
  吴宁一乐,急忙起身,用布巾扫了扫矮凳,“两位客官,先坐,先坐!”
  书生嘛,讲究个面子,只要人坐下,就算瞧不上摊子上的汤品,也不好意思抬屁股走人,多少会点上一两样,这生意也就算做成了。
  招呼二人入座,“乡野小摊无甚花样。”一指旁边的坛坛罐罐,“只售些清酒酸乳、甜汤梅羹,还有冰梨汤、枣子糕。”
  “二位看看,想来点什么?”
  两个书生本就走的乏了,被招呼的又是极为受用,听吴宁这么一报,倒是心情更悦。
  “呵,花样儿还不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