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我叫狄仁杰(三更毕)(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距离学校远的学生,可以借宿在学校里面。
  凡是益州的适学儿童,一律不收取学费。
  在古代想要发展,最缺的是什么?
  当然是人才。
  人才难得,所以,李愔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所以,这一次,李愔创办学校,决定实施学费全免的办法。
  不过就算如此,李愔也没想过,会有太多的儿童被送过来入学。
  因为,在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实行了科举。
  但是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想要供应一个读书人出来,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寒窗苦读几十年,都未必能够考中。
  现在的科举,也没有后世那般严格,门第之见,仍然很深。
  寒门学子,就算有大才,都未必能够考中。
  所以,也造成了,一般的百姓家里,很多人都没想多,要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毕竟,孩子去读书了,家里就会少一个劳力。
  这对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古代来说,无疑是一件让家庭雪上加霜得事情。
  不过,令蜀王李愔极为震惊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每日送家里孩子来读书的百姓,竟然络绎不绝。
  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送来的孩子,居然达到数千人之多。
  现在一栋教学楼,竟然已经不够用。
  并且,还不断有孩子,在源源不断的被送到这里来。
  这种情况,让李愔大为惊诧。
  什么时候,益州百姓的觉悟,居然如此之高了?
  额,好吧,其实造成这一情况的始作俑者,还是李愔自己。
  因为在用工的时候,能识字,会读会写的人,工钱就能翻上一倍。
  这让益州的百姓,都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金钱啊!
  于是,当他们听说,大都督举办了一座益州大学。
  益州大学里面,非但不要学费,离的远的学生,开可以在学校里面寄宿,还免费吃饭。
  于是,无数百姓心动,纷纷将自家孩子送了过来。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啊?
  好多的百姓,甚至都没指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中,他们只盼着,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做工的时候,拿到翻上一倍的工钱,就足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