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劝说(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公,国家能够每年多出一亿两千万石粮食,这是什么概念?有了这么多存粮,河北问题,它还是问题吗?国库还会乏用吗?士卒还能不练吗?国家还用因为畏惧奖赏发不下去,而压制边将不要轻启战端吗?保守派们‘先固邦本,再虑进取’的主张,与相公的矛盾,它还是矛盾吗?”
  “相公,因此苏湖开发,是当今大宋起死回生的一剂良药,而且很快就能见效!”
  “只要再给我五年,不,两年,两年时间,苏湖就算开发一半,也能纠转朝野众人的偏见,国情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公……苏油什么都不怕,怕的是……朝中有人,连两年的时间都不愿意给我啊……”
  “陛下当年亲口赞许相公,称群臣中,惟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耳。这个时候你不扛起这份职责,放眼天下,还能有谁?!”
  “这不仅仅是陛下需要,还是朝廷需要,两浙路需要,天下需要。”
  说完后退两步,深施一礼:“苏油,恳请相公,立即入朝复相!”
  王安石眼含泪光:“新法七年,群议汹汹,老夫以不肖之身,任天下怨诽。”
  “朝野上下,视如洪水猛兽;亲朋故旧,翻成陌路仇雠。”
  说完自失一笑:“明润,你应该时常笑话老夫无能吧?”
  “呃?”苏油楞了一下:“司马学士德才之论,苏油是不取的;相公的许多做法,苏油还是不取的;算是……各自有各自的坚持吧。”
  “不过就一点来说,忧国忧民之心,大家应该还是一致的。”
  “但是别人,要不一时资历不足,要不我就不太信任。因此我认为相公入朝秉持大政,苏油在两浙路上积极响应配合,现在正当其时。”
  “只要苏湖开发大局一成,相公之前那些激进的增加国入的政策,是不是就可以缓一缓了?与朝野众人的冲突,是不是也可以缓一缓了?国家财政,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于公于私,相公身上的怨诽,是否也能消减几分了?”
  王安石站起身来:“明润,当年你与我同船入京,为何不说起你后来的桩桩件件?”
  苏油苦笑:“相公,事情从来都是一步步做出来的。成绩和能力,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你说的桩桩件件,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在上一桩上一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所以,它们从来不是空谈出来的。而是根据现阶段的成果,计虑下一步的方向。有些局面,苏油事前也考虑不到。”
  “相公,如果那个时候我就算告诉你说,其实夏人不足畏,陕西不足忧,横山可抚,青唐可取,黄河可治,荆湖可开,告诉相公太湖周边有二十万顷良田等着我们开发,四海之外还有无尽的土地……你会相信吗?对我会是什么应象??”
  王安石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要是那时得闻,老夫会以为及冠狂生,欲盗欺天之名耳!”
  说完又摇了摇头,将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而今再看,天生明润于大宋,乃我皇宋的大幸!”
  苏油躬身:“当不得相公此赞,江口已经备下四通商号的快银船,沿汴渠而上,七日可抵汴京。”
  王安石迈步就走:“那还等什么,老夫这就走!”
  苏油张了张嘴,想说你行囊都还没收拾,然后还是乖乖地闭嘴。
  看你后脖子下那么黑的衣领,跟这邋遢鬼好像也说不着这个。
  ……
  二月,小朝会,两府官员奏事。
  吕惠卿手里已经拿到了李士宁的供状,让邓绾在昨夜写好了弹章,准备今天发难。
  群臣来到殿上,赵顼出来坐下,然后开始奏事。
  事情很不少,首先是去年十二月一件朝中大事的后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