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仅商税就十七万贯,比杭州只有两千贯的差距,委屈地排名第三。
  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许多人干脆就在成都住了下来,由行商变为坐商。
  同时许多文人墨客也慕名而来,更增添了城市的生活色彩。
  这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城内河道交错,水巷纵横,叠桥相连,船影穿梭。
  河流连通摩诃池、江犊池、万岁池等湖泊,西园更是大宋最著名的官家园林,而西楼又是西园里最出名的楼榭。
  这些地方,都对游人定期开放,更加鼓励了成都人喜好游乐的风气。
  “十里珠帘都卷上,少城风物似扬州。”
  达官贵人百无聊赖,终日只逍遥享乐,成天的逛集市看杂耍,要不就坐在船上打望街景。
  大宋不行宵禁制,到了夜间,那就更加热闹了,饮宴高歌的夜生活大受追捧。
  就连太守都不能免俗,每逢大市都要登楼观看夜景,安排宴乐,否则就是故作清高,老古板,我们成都百姓不喜欢这样的官!
  这早已是一种风尚,没道理可讲。
  一到晚上,男男女女就三五成群地出游。
  “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宝书斋彻五更。”
  夜市主要集中在锦江边、大慈寺,青羊肆和五门楼等地。
  晚上锦江边上的人一直就没断过,灯笼烛光照得如同白昼,江水映着彩灯随波闪烁。
  夜市上摊点一字排开各色吃食——干鲜果子,香饮,荤素丸子,牛羊酪,肚儿杂汤……应有尽有。
  那时的主要娱乐场所叫瓦肆,瓦舍或是勾栏。大家在里面喝茶,聊天,打牌,赌博,摆龙门阵,看戏,看杂耍……
  如果你是外地人,初来成都,那白天可以去赶传说中的四大市,晚上便到附近的瓦肆去找乐子。
  一边走,一边看城楼上灯笼高挂,听沿路房里不断传出麻将声,斗鸡声。
  路过勾栏,丝竹管弦歌声不绝,不知不觉就能让你走到三更,然后找处地方钻进去,喝酒,吃夜宵。
  “小市灯初闹,高楼鼓已传。”
  宋代成都的酒销量在全国当数第一,没有酒榷,不仅产酒多,卖酒吃酒的人也多,可谓是日日笙歌夜夜欢场。
  酒楼大门口都扎着喜庆的彩条,挂起灯笼,里面曲径回廊,宽敞华丽,还有一间间小房间。
  酒楼的仕女们都浓妆艳抹,在烛光上下映照下,“望之宛如神仙”。
  当然苏油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酒楼”是嗤之以鼻的——不好好研究美酒和菜品,乱七八糟地叫什么“酒楼”!
  因此三苏在满城乱逛打望看美女的时候,苏油在密室里边陪老头搞阴谋。
  我是正人君子,我只是开辟了一处利源,我的目的是为川中人民服务!
  阴谋算计都是老头搞出来的,跟我没关系!
  他非要拉着我问东问西,没事儿还要问明润你怎么看,所以我只是被强迫着参与!
  我也是无辜的!我也想上街打望看美女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