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康标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清时期雅眉一代成为著名的皮革生产基地,便和地下丰富的芒硝产量有关。
  这东西除了鞣制皮革,用处还很多,洗棉,织布,染色,造纸、制瓷,制釉,制玻璃……
  眉山矿藏极为丰富,苏油在政府办看过的资料里,除了芒硝,还有金、银、铜、铁、铅、锌、锰、煤、石膏……
  别的不说,有煤,有锰,有铁,苏油有信心用穷举法冶炼出高锰钢。
  因为高锰钢有个特性就是高温下极容易加工,然后可以水淬得到极高强度和韧度,甚至都可以不用锻造,只要热处理得当,即使铸造工艺,都能得到高强度耐磨钢。
  《三国志》记载,当年诸葛亮命蒲元在这一带铸造五百口宝刀,能轻松切过装有铁砂的竹筒,估计就是这玩意儿。
  但是也别小看周边民族,当今西夏的刀剑,弓矢,强于大宋,这是公认的事实。
  西夏青锋剑,是大宋很多名将的珍贵藏品。
  宋人引以为傲的神臂弓,其实是叛逃过来的西夏人献上的。
  而青唐的瘊子甲,使用的是冷锻技术,强度也高于大宋。
  大宋的处境,就如同一个书生周围围了一堆**,他们是不跟你讲道理的。
  就连南边的秾智高,这刚多收了三五斗,就还想称王称帝呢!
  还有看似老实的大理,还有多年后逆天的鞑靼人……
  又走神了,苏油收回思绪,看着远处的眉山治所。
  夕阳下的玻璃河静静的流淌,远处的眉山城沐浴在一片金色当中,居民们进的进出的出,只有这时候,他们才调整了一下悠闲的步子,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
  两侧荷塘,花畦,开始吐露芬芳。
  鹅鸭上岸,群鸟归林。
  小学的孩童散学了,斜跨着招文袋,从各个书院出来,嬉笑着各回各家。
  寺庙的晚钟远远传来,宁静而悠扬。
  这就是现在的大宋,细腻,温婉而优雅,这是汉民族文华凝练到颠峰而发展出来的摇荡心魄的美丽。
  前所未有!其后再无!
  看着城门上方“文明门”三个大字,苏油暗自痛惜,华夏文明,真的不应该承受那么多的痛苦与摧残!
  进入城中,回到书坊,掌柜通知苏油和八娘,程夫人叫他们去苏宅一趟。
  于是两人转身,八娘领着苏油前往纱縠行苏家院子。
  院子是程夫人置办的,绕过纱縠行当街门面,从后边侧门可以进到苏宅里。
  能培育出有宋一朝六大家中三位的圣地,苏油进来之后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脚步也放轻了不少,生怕溅起一丁点尘土。
  这是大宋西南小康之家的标准院落。
  小康,一个美好的名词,在大宋各路有不同的标准。
  放到眉山,这标准大致应该是指坐拥价值六七百贯固定资产,外加每年两三百贯固定收入的人家。
  人口还不能多,按照五口之家来计算,勉强可入小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