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事件(5 / 6)
齐王微微一笑:“不过怡情养心而已,四弟喜欢的地方却是在沙场。”
说到此事,魏王脸上浓眉一挑,横目道:“说起这事儿我就来气,你说边关那守将是怎么守的?居然被人闯了咱们大秦的后院,把固阳城给屠了,那个什么小王子的是什么东西,要我说,给我五千铁骑,定把他们扫荡一干二净!”
高士奇拱手道:“魏王高义,在下看,倒是比那些守将厉害许多。”
齐王看了弟弟一眼,玩味地道:“听说嘉陵关的守将是李家的李东仁,此事是他失职啊,按理说周围都有烽火台,为何被人给闯进来还一无所知呢,哨骑都哪里去了?这么大一股兵马,居然都没发现?”
齐王说的这个李家实际上就是惠妃的娘家李家,李家是将门世家,李东仁虽然不是李家的嫡脉,但也是属于李家中人,如此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已经被责令押解进京了。
“是啊,听说那个小王子带队抢了财物女人,居然敢就在我大秦军队眼皮子底下逃走,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高士奇道:“骑兵的速度倒是快,听说当时李将军带兵去追,没想到又中了埋伏,竟致损兵折将,实在是我大秦之耻。”
魏王哼了一声:“这样无用之人,不如砍了倒好!”
齐王摇头道:“砍不得吧,二弟未必肯看着此事发生。听说父皇想御驾亲征。”
如果真是如此,李家在边关的势力绝非一般,如果保不住李东仁,对萧明睿而言,自然是不利的。
双方从开始就处在天然的对立面,齐王也从来不想去拉拢李家,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也乐得看李家倒霉。
魏王眼睛一闪,嚷嚷道:“二哥难道还敢为李东仁求情?他可是严重失职!”
“要说起来,李东仁是有疏忽失职的错,但是固阳城的县令没守好城,不然的话凭着那坚城,也不是小王子能够攻下的。”
魏王哼了一声,想了想道:“若是父皇御驾亲征,我定要跟父皇一同去才是。至于李东仁,嘿,他就等着弹劾好了!”
喝完酒魏王回府去,高士奇回眸跟齐王说道:“看来魏王是有点意思。”
齐王淡淡道:“那也不奇怪。他岳父家可是勋戚,李东仁倒霉,李家也别想落好,最好嘉陵关守将的位置是我们的人,我这方面人面薄,正好让四弟岳父家出人,他们是开国勋戚,在军中势力也不小,足以跟李家抗衡了。”
之所以走这么一步,自然也是深谋远虑的,绝不是他说的这样简单。
高士奇嘿嘿笑了起来:“王爷高明。御史台那边要不要联络我们的御史多弹劾李东仁和李家在那边的人?”
“不必我们出手。”齐王道,说着叫人取了件东西来递给高士奇:“找人散给朝中一些御史,选那些食古不化的。”
高士奇打开袋子一看,居然是一些关于边军的材料。
高士奇眸中惊色一闪而过,许久才拱手道:“在下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
齐王微微一笑,“先生客气了。”
三日后大朝。
建武帝正问朝臣关于春耕的事情,眼瞅着太阳渐渐高升,皇帝也有些累了,便打算下朝回去休息。
皇帝也是人,在龙椅上坐着几小时,却也着实让人疲惫。
谁知道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喊道:“臣有事要禀。”
众臣顿时扫眼看去,随即惊讶地发现是一位十分着名的以脾气死硬着名的御史黄光。
这位老大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御史台混了一辈子,为人又臭又硬,在御史台也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物,常常是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满朝就没有他没弹劾过的。
但是毕竟御史的工作就是弹劾他人,言者无罪,虽然如此,不分缘故弹劾一些权贵,也是导致他始终不得志的缘故。 ↑返回顶部↑
说到此事,魏王脸上浓眉一挑,横目道:“说起这事儿我就来气,你说边关那守将是怎么守的?居然被人闯了咱们大秦的后院,把固阳城给屠了,那个什么小王子的是什么东西,要我说,给我五千铁骑,定把他们扫荡一干二净!”
高士奇拱手道:“魏王高义,在下看,倒是比那些守将厉害许多。”
齐王看了弟弟一眼,玩味地道:“听说嘉陵关的守将是李家的李东仁,此事是他失职啊,按理说周围都有烽火台,为何被人给闯进来还一无所知呢,哨骑都哪里去了?这么大一股兵马,居然都没发现?”
齐王说的这个李家实际上就是惠妃的娘家李家,李家是将门世家,李东仁虽然不是李家的嫡脉,但也是属于李家中人,如此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已经被责令押解进京了。
“是啊,听说那个小王子带队抢了财物女人,居然敢就在我大秦军队眼皮子底下逃走,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高士奇道:“骑兵的速度倒是快,听说当时李将军带兵去追,没想到又中了埋伏,竟致损兵折将,实在是我大秦之耻。”
魏王哼了一声:“这样无用之人,不如砍了倒好!”
齐王摇头道:“砍不得吧,二弟未必肯看着此事发生。听说父皇想御驾亲征。”
如果真是如此,李家在边关的势力绝非一般,如果保不住李东仁,对萧明睿而言,自然是不利的。
双方从开始就处在天然的对立面,齐王也从来不想去拉拢李家,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也乐得看李家倒霉。
魏王眼睛一闪,嚷嚷道:“二哥难道还敢为李东仁求情?他可是严重失职!”
“要说起来,李东仁是有疏忽失职的错,但是固阳城的县令没守好城,不然的话凭着那坚城,也不是小王子能够攻下的。”
魏王哼了一声,想了想道:“若是父皇御驾亲征,我定要跟父皇一同去才是。至于李东仁,嘿,他就等着弹劾好了!”
喝完酒魏王回府去,高士奇回眸跟齐王说道:“看来魏王是有点意思。”
齐王淡淡道:“那也不奇怪。他岳父家可是勋戚,李东仁倒霉,李家也别想落好,最好嘉陵关守将的位置是我们的人,我这方面人面薄,正好让四弟岳父家出人,他们是开国勋戚,在军中势力也不小,足以跟李家抗衡了。”
之所以走这么一步,自然也是深谋远虑的,绝不是他说的这样简单。
高士奇嘿嘿笑了起来:“王爷高明。御史台那边要不要联络我们的御史多弹劾李东仁和李家在那边的人?”
“不必我们出手。”齐王道,说着叫人取了件东西来递给高士奇:“找人散给朝中一些御史,选那些食古不化的。”
高士奇打开袋子一看,居然是一些关于边军的材料。
高士奇眸中惊色一闪而过,许久才拱手道:“在下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
齐王微微一笑,“先生客气了。”
三日后大朝。
建武帝正问朝臣关于春耕的事情,眼瞅着太阳渐渐高升,皇帝也有些累了,便打算下朝回去休息。
皇帝也是人,在龙椅上坐着几小时,却也着实让人疲惫。
谁知道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喊道:“臣有事要禀。”
众臣顿时扫眼看去,随即惊讶地发现是一位十分着名的以脾气死硬着名的御史黄光。
这位老大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御史台混了一辈子,为人又臭又硬,在御史台也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物,常常是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满朝就没有他没弹劾过的。
但是毕竟御史的工作就是弹劾他人,言者无罪,虽然如此,不分缘故弹劾一些权贵,也是导致他始终不得志的缘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