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有说不出来,只说感谢,又太单薄了。
  于是他就把感谢换成了行动,本来苏荞初身边就被照顾的十分妥当,现在更加细致了。
  实验室扩大,设备增加,研究人员增加,投入资金增加,衣食住行,自有人打理的妥妥当当。
  她实验室扩招,很多人因此积极报名,本大学内是最多的,谁叫他们近水楼台呢。
  苏荞初是面试官,出了一份试题,择优录取。
  当成绩下来的时候,有人优,有人喜。
  张莹就属于喜的那一波。
  她从日不落国回来了,学历看上去还可以,现在这种时候,对于掌握了丰富知识的研究人员显然是欢迎的,有许多民生项目需要他们去研究。
  在一众发来了橄榄枝的地方,张莹选择了去目离市。
  目离市并不是他们这种归国留学生的首选。
  它位于中部,地势不低,但也不是很高,首都都被迫搬迁了,而且是搬去第三阶梯,目离市它位于第二阶梯上,老实说,不是很保险,现在第一阶梯都要全军覆没了,目离市又能坚持多久?
  她父母也不赞同,但是谁叫这里有个苏荞初呢。
  她一提出苏荞初,她父母就没话说了。
  到了需要撤退的时候,国家肯定不会让这些科研人员出事的,他们是大宝贝。
  加上苏荞初,她的成果总的来说并不是很多,但一个赛一个的实用。
  普及率高的惊人。
  研发时间又短,被普遍认为是之前被耽误了的天才大佬。
  能到她手底下干活,是件好事。
  张莹先是来到目离市综合大学任职,现在终于考核通过了!
  张莹笑容灿烂。
  随着天气预报一波波的昭示未来的不乐观,防寒衣和防寒服成了生活必备物资,产量也逐渐跟上来了,线上线下都有销售,但是无一例外,都需要靠抢。
  手快有手慢无。
  要等到全部普及,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比起其他一钻实验室就不知外面天崩地裂的研究人员,苏荞初在这方面比较“散漫”。
  研究的时候十分投入,但是休息的时候也很享受。
  手底下人更充裕了,苏荞初有了些空闲,在宋知山又一次问她学校邀请开讲座的时候,她同意了。
  宋知山:“!”
  之前就有人这么提议,但是她都拒绝了,这次他例行询问,本来以为还是拒绝,没想到得来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宋知山:“那我就去准备了,你什么时间有空?”
  苏荞初:“后天下午吧,两点半到五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