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口蜜腹剑(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到入主东宫的可能,李俅的心中也不由激动起来,他连忙建议道:“父王,后天是韩国夫人的寿辰,父王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多和杨家接触,争取得到杨家的支持。”
  “我知道,寿礼我准备今天就送去,你就替我跑一趟吧!”
  兴庆宫,几名宦官正忙碌地收拾御书房,圣上已经有十天没有来御书房了,尽管御书房是天天打扫,但入春以来长安下雨偏多,房间里还是添了股淡淡的霉味儿,宦官们一个个心急火燎,圣上半个时辰前忽然说要来御书房,若被他闻到这股味儿,后果可不堪设想。
  炭盆点燃了,烘热的炭火味掩盖了房内的霉味,随即开窗,一股凉风吹来,房间里立刻变得清新干爽,香炉里也撒下了几把檀香,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香味,这时,远处一声高喝:“圣上驾到!”
  清扫御书房的宦官们吓得退出房门,房内一片寂静,片刻,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随即是李隆基的笑声,“朕好久没有来了,辛苦大将军了。”
  “为陛下分忧,是老奴之责。”
  “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北庭有快报。”
  “哦!速给朕看看。”
  李隆基大步走进了御书房,房间的清新干爽令他心情愉快,他在自己位子上坐了下来,这个位子尽管他坐了几十年,但十天未处理朝务,他竟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陛下,这就是北庭的快报!”
  高力士将一本折子递给了李隆基,这是李庆安的正式军报,通过驿站传来,路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隆基在半个多月前已经得到了监军中使王廷芳的密报,赵廷玉抗令不尊,欲挟持监军,已经被李庆安斩首示众,这一点李隆基倒没有什么意见,若连个北庭都控制不住,李庆安还有什么本事,因此对赵廷玉之死,他只是一笑了之,相反,他对北击葛逻禄,向西扩张一事却非常感兴趣,等他看完李庆安的报告,他不由拍案叫好,“好!好一个步步为营。”
  他兴奋地对高力士道:“其实朕最担心李庆安挥师直击碎叶,那样会重蹈牛仙庭占而不得的后尘,现在他步步为营,逐渐向西新建守捉,巩固后勤粮草,朕以为,这才是真正行得通的战略。”
  高力士也眉开眼笑道:“李庆安为陛下教训葛逻禄人,又暗中教训了想趁火打劫的回纥人,令葛逻禄大酋长裸身向天朝请罪,老奴听说葛逻禄二王子已经在来长安的路上,若能彻底收服葛逻禄人,再扶持他们为大唐抵御大食东扩,倒也是一件好事。”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笑道:“大将军是让朕封赏李庆安么?”
  高力士吓了跪下,“老奴不敢!”
  “大将军起来吧!朕和你开个玩笑的。”
  李隆基沉吟一下道:“朕一直在拿杨国忠和李庆安对比,杨国忠已经是剑南节度使,兼剑南道采访使,而李庆安只是一个节度副使,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他斩杀赵廷玉的事件发生,这也是朕考虑不周,原本以为他资历不够,不宜过高提拔,却没想到会酿成内讧,这样吧!朕再把他高提一步。”
  说到这,李隆基吩咐道:“把相国给朕叫来。”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一阵环佩声响,紧接着是杨花花娇细的声音传来:“皇帝是在书房吗?”
  这些日子,李林甫心情也格外愉快,由于皇帝李隆基对朝中的大小事务愈加厌烦,高力士替他代笔批阅也只限于大事,很多本该上奏的倒大不小的事务,都不再要求他上报,这些事情到了李林甫这里就是最后的一步,无形中李林甫的相权大涨。
  尽管他每天忙于处理政务直到深夜,但他却乐此不倦,对他来说,辛苦一点是次要的,权力增加才是第一。
  不仅是权力得到了提高,另外他和太子李亨的关系也所有改善,昨天他命人给东宫送奏折抄本时,太子竟然回了一张纸条给他,建议兵部应派人去各地监查阵亡将士家属抚恤钱粮的发放情况,这个建议虽然不大,但重要的是太子通过这张纸条释放出的和解暗示。
  李林甫知道,李亨的政敌已经渐渐转到了杨家的身上,也就是说他祸水东引的策略已经成功,太子愿意与他和解,为此他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立刻下令兵部着手调查阵亡将士家属抚恤钱粮的发放情况。
  今天一早,李林甫把兵部转来的李庆安的正式军报送进了宫中,他知道,李隆基很快就会召见自己。
  果然,不到中午,一名宦官便匆匆跑来找他,圣上命他立刻去觐见,李林甫整理衣冠,匆匆上路了。
  很快,李林甫来到了兴庆宫,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宫中才传来消息,圣上命他觐见。
  李林甫走进御书房前,听见里面隐隐有谈笑声传来,还有女人的声音,他不由有些犹豫,正要问旁边的小宦官,高力士却从书房里出来,见到他便低声道:“相国,快进去吧!圣上用完午膳就要回宫了。”
  李林甫只得硬着头皮走进了御书房,一进门却愣住了,李隆基正和丰神冶丽的虢国夫人对桌而食,有说有笑。
  李林甫不由暗暗叹息,前段时间市井里有传言,说圣上和三姨子关系暧昧,为此,他还下令捉拿传言之人,可现在看来,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