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丰收(2 / 4)
从这就能看出,吴家的地租有多轻了。
吴家这次分给流民的地,并不是完全给流民了,而是吴家和流民各占一半。
就连田契都是吴家和流民各一半。
这样的土地,除了不能交易之外,可以终身拥有,可以传给后代子孙。
只有在断绝子孙的时候,才会被吴家收走。
想出这个办法的,当然是来自现代的吴凡。
吴凡前世古代王国,有三百年一轮回之说。
就是在强盛的王国,只能存在三百年年左右就会被灭亡。
这些王国被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可在吴凡看来,这些王国灭亡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让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样让农民抵抗风险能力降低。
在丰年的时候还好,还有一口饭吃。
在灾年的时候,家中没有余粮,就没有饭吃,就活不下去。
让农民活不下去了,最终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推翻了王国的统治。
知道王国灭亡根源的吴凡,自然也极力避免。
最好的避免方式自然就是消灭土地兼并。
吴凡想到消灭土地兼并的方式就是半契。
只有让农民拥有了土地,又不能自由交易之后,才是消灭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
在流民分地的时候,吴家也给百万佃户分了地,也跟流民分地一样,每人三亩,土地个人和吴家共有。
个人拥有种植权,传承权,没有买卖权。
就连给吴家放牧的百万牧民,吴家也给他们分地了。
只是他们在种地的同时,也要给吴家放牧,当然放牧也有工钱拿。
吴家给牧民分地,也只是让他们多一块收入。
反正现在吴家的政策就是人人有地,除了城里人之外。
对了,城里也有上万农民,吴家也给他们分地了。
只是没有分城里的四万亩良田,而是分的城外的良田。
吴凡也认为城里的土地归官府最好。
今年的丰收,让农民手中都有了余粮。
吴凡估计在有一个丰收年,农民手中的粮食就吃不完了。
为了不让粮食发霉,吴凡除了把粮食卖给大草原外,就准备掀起养殖风暴了。
养殖鸡、鸭、鹅、猪、羊,不仅能消耗陈粮,也能丰富民众的餐桌、营养,这完全就是两全其美。 ↑返回顶部↑
吴家这次分给流民的地,并不是完全给流民了,而是吴家和流民各占一半。
就连田契都是吴家和流民各一半。
这样的土地,除了不能交易之外,可以终身拥有,可以传给后代子孙。
只有在断绝子孙的时候,才会被吴家收走。
想出这个办法的,当然是来自现代的吴凡。
吴凡前世古代王国,有三百年一轮回之说。
就是在强盛的王国,只能存在三百年年左右就会被灭亡。
这些王国被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可在吴凡看来,这些王国灭亡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让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样让农民抵抗风险能力降低。
在丰年的时候还好,还有一口饭吃。
在灾年的时候,家中没有余粮,就没有饭吃,就活不下去。
让农民活不下去了,最终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推翻了王国的统治。
知道王国灭亡根源的吴凡,自然也极力避免。
最好的避免方式自然就是消灭土地兼并。
吴凡想到消灭土地兼并的方式就是半契。
只有让农民拥有了土地,又不能自由交易之后,才是消灭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
在流民分地的时候,吴家也给百万佃户分了地,也跟流民分地一样,每人三亩,土地个人和吴家共有。
个人拥有种植权,传承权,没有买卖权。
就连给吴家放牧的百万牧民,吴家也给他们分地了。
只是他们在种地的同时,也要给吴家放牧,当然放牧也有工钱拿。
吴家给牧民分地,也只是让他们多一块收入。
反正现在吴家的政策就是人人有地,除了城里人之外。
对了,城里也有上万农民,吴家也给他们分地了。
只是没有分城里的四万亩良田,而是分的城外的良田。
吴凡也认为城里的土地归官府最好。
今年的丰收,让农民手中都有了余粮。
吴凡估计在有一个丰收年,农民手中的粮食就吃不完了。
为了不让粮食发霉,吴凡除了把粮食卖给大草原外,就准备掀起养殖风暴了。
养殖鸡、鸭、鹅、猪、羊,不仅能消耗陈粮,也能丰富民众的餐桌、营养,这完全就是两全其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