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智商与情商(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括当天晚上就把苏轼的诗文重新抄录了一通,把他认为是诽谤新政的诗句,用附笺的方式,一一用朱笔加注,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然后带回京城,密呈给与苏轼有过节的新党骨干成员御史台中丞李定,表示苏轼诗文中有“多讪谤”朝廷之处。
  他举了苏轼诗中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此时,朝中新旧党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新党四处寻隙,正在到处寻找打败“旧党”的理由。这下好了,瞌睡来了有人正好送来了枕头。他们便决定通过指摘苏轼等人的文字之过为突破口,一举将“旧党”人物从朝中清除,这也导致苏轼先是被“谤讪新政”的罪名被处罚,侯然又导致了后来的“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丧命。
  苏轼入狱,沈括并不是主谋,而是新党的干将李定等四人。但无可否认,沈括是始作俑者,“乌台诗案”正是由于他的出卖朋友之举。
  李定他们炮制“乌台诗案”对付苏轼,是因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仇,又是敌对的派别,虽然也被人非议,但是并未在私德上被质疑太多,毕竟他们没像沈括那样卖友。
  而沈括虽然凭着这卖友一事虽然重新回到新党怀抱,但也彻底让他的名声臭了。
  当然,这沈括虽然重新回到上台执政新党的怀抱,但这次投机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好处。
  因为新党这次上台不到两年,又一次下台了。
  沈括在不久之后,因为“永乐城之败”被牵扯,从此被贬到底,从此废居润园,再也没有被朝廷征召起复过。
  这倒是令他有了时间,写那《梦溪笔谈》,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