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啊。”
  “那等你收工我们去吃晚饭。”
  夏梵拍戏的时候,或者说是工作的时候很专注,心无旁骛,忙自己的事情不搭理别人。
  程清朗有经验了,一定等对方结束工作后,才能谈其他事情。
  “也好,如果拍摄顺利不赶速度,那我打电话给你。”
  ———
  夏梵第二天早起到了剧组,除了是演员她还是监制,监制要管的事情就多了。
  而且她手上不还有江山传媒,也不能完全撒手。
  前段时间是闲的,如今忙的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自己投资拍电影事情繁琐。确定格局,再确定电影的类型,选演员,选摄影师筹集团队。
  这些都忙完了,还得把每个演员的戏都排好,跟摄影师一起探讨这个大致的拍摄方向,涉及专业知识还得慢慢来。
  而且她自己的戏份吃重太大。
  姜宇凡前面说自己不要酬劳都要试一把,自己掌镜当导演,不行再换人,杨添觉得这人有点意思以也就答应了,虽然只是三天,但是拍得东西不能用还是会耽误进程。
  这三天试下来,杨添发现这写出这么好剧本的人,掌镜还是挺有天赋的,的也就任由姜宇凡折腾了。
  他虽然当面经常不给人面子,但是媒体面前还是说足了好话,当然这是必须的,人是他挑出来,如果说不好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杨添接受采访,把两个人结识和第一次见面的画面滤镜了一下。
  “我但是读到了《执念》,得这这个故事非常有新意。我就想认识一下这个编剧,然后我们相约喝了一杯咖啡,我觉得姜宇凡真是特别有想法。”
  后面名声大噪,当时还是位青涩的毛头小子的姜宇凡,很恨急需杨添这样一位经验丰富路子广的前辈来帮衬,二人一拍即合,后来各自庆幸遇到了对方。
  后来《执念》大火,姜宇凡也因此成为了青年导演的领军人物,他公关表达了对杨添和夏梵的感谢。
  这两个人对他有知遇之恩。
  这部电影,尽管最终导演和编剧都署名姜宇凡,但事实上杨添几乎插手了从找投资到改剧本,还有从导演到后制,从宣传到发行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杨添惯于会收买人心,不过他也的确为人好,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说说而已。
  后来记者采访,他笑着自嘲说:“哪有什么知遇之恩,算起来我比较幸运,碰到了很好的年轻导演,打着帮人的旗号自己沾了光,到最后还拣到了钱包。”
  老狐狸把自己放得很低,把别人放得很高,收买人心也不过是低潮时的相助,成功时的承认,只要这两点就够了。
  后来姜宇凡在怎么炙手可热,也都没有离开老东家,成为了木帆的一张金字招牌,每次他的电影大卖都会带动木帆股价的上涨。
  夏梵剧组这边收工,程清朗就来接人了。
  剧组里也不是所有人知道两个人的关系,毕竟人多口杂,程清朗也是木帆的股东之一,夏梵又经常有朋友来探班。
  众人并未察觉有什么不妥。
  夏梵私服都比较帅气随性,很重的街头风,出席颁奖典礼的是另一个风格,冷艳甜美范儿。
  两个人没有黏到穿情侣装,但是程清朗会偶尔留意对方的衣服,两个人身上会有一样的色块,低调又傲娇的宣誓自己的身份。
  也就是这样……出问题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