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驾到(2 / 4)
跟着,商人们在城外划片盖房子,征招工匠,去干活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登记个名字就行,男女不限。男人能干男人的活,女人能干女人的活。
这样一来,百姓们竟然纷纷走出紧闭的家门,从躲了一年的家里出来,在鲁商那里登记个名字,到城外扛木料、搬石头,和泥筛砂、除草育苗……
活多得很呢,想干的都来啊!
有商人道,“真不亏是凤凰台底下,穿得破破烂烂的,竟然也读书识字会数数!”不及膝盖高的孩子数起数来干脆利落,商人瞧了就夸他:“像你这样的聪明孩子,公主一定喜欢!”
渐渐的,百姓们对摘星公主的印象变了。
以前他们心目中的鲁国公主,骄奢淫逸。
现在却变得不同了。
她还没来,商人们已经敢开市场,开始真心真意的为她修建宫殿,这样的德望何人能及?
至少凤凰台目前的皇帝与朝阳公主是比不了的。
更别提她喜欢会读书的聪明人,更是证明这个公主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
身居高位,求才若渴,难道不更说明她的高尚吗?
毛昭知道民间已经开始轰轰烈烈的迎接姜幽的事是发生在黄伟来找他“告状”,说他好不容易征来的兵都快跑光了,但这些人没跑到别处去,而是跑到鲁商那里替还没来的安乐公主建行宫去了!
你看,这让他怎么去把人抓回来嘛!
都知道这安乐公主是带着小太子来的,日后就是第二个朝阳公主!比照朝阳公主的脾气,黄伟当然不敢得罪她!
但是他这里也是正事啊……现在守城门的人都跑了,城门又变成空的了……
毛昭:“……”
毛昭只能先声夺人先把黄伟骂一顿把他送回黄家了。
他觉得以黄公的心智来说,肯定不会再让黄伟跑出来了。果然黄伟这次回家后,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说他自知有罪,回家反省,因为太愧疚了,自觉无能,不能再当官耽误大家的事了。
他把官袍官笏官印一交,溜了。
毛昭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放了他。但他也特意登门求见黄公,再三表白绝不是他跟黄伟过不去,黄公千万别生他的气。
黄松年何等人?姿态放得比他还低,还把黄伟叫来让他替毛昭执壶倒酒。
酒过三巡后,毛昭借酒意吐露“实情”,请黄公对这安乐公主多几分敬意。
黄松年当即就说有酒了,让从人扶着出去撒尿,一去不回。
毛昭见此也趁机告辞了,反正他的话已经说到了,黄松年多精明啊?哪怕他之前想趁这凤凰台上下谁都不在,他刚好在,就刚好占了这个位子,听了他的“提醒”后,也会打消念头,先观望一二了。
只要黄公不先跳出来惹事,姜幽进城后的一举一动自然能吓退那些三心二意之人。
到了此时此刻,毛昭竟然自我感觉对姜幽的信心让他安心了不少。
既然是姜幽,那肯定如何如何,绝不会如何如何。
这大概就是徐公所说的“安定”吧?
毛昭觉得自己应该给大家带个头,于是从黄家出来后,他就闭门不出了。
于是,从凤凰台翻墙出来的一群人不管是什么理由,什么心思,都闭门不出了。 ↑返回顶部↑
这样一来,百姓们竟然纷纷走出紧闭的家门,从躲了一年的家里出来,在鲁商那里登记个名字,到城外扛木料、搬石头,和泥筛砂、除草育苗……
活多得很呢,想干的都来啊!
有商人道,“真不亏是凤凰台底下,穿得破破烂烂的,竟然也读书识字会数数!”不及膝盖高的孩子数起数来干脆利落,商人瞧了就夸他:“像你这样的聪明孩子,公主一定喜欢!”
渐渐的,百姓们对摘星公主的印象变了。
以前他们心目中的鲁国公主,骄奢淫逸。
现在却变得不同了。
她还没来,商人们已经敢开市场,开始真心真意的为她修建宫殿,这样的德望何人能及?
至少凤凰台目前的皇帝与朝阳公主是比不了的。
更别提她喜欢会读书的聪明人,更是证明这个公主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
身居高位,求才若渴,难道不更说明她的高尚吗?
毛昭知道民间已经开始轰轰烈烈的迎接姜幽的事是发生在黄伟来找他“告状”,说他好不容易征来的兵都快跑光了,但这些人没跑到别处去,而是跑到鲁商那里替还没来的安乐公主建行宫去了!
你看,这让他怎么去把人抓回来嘛!
都知道这安乐公主是带着小太子来的,日后就是第二个朝阳公主!比照朝阳公主的脾气,黄伟当然不敢得罪她!
但是他这里也是正事啊……现在守城门的人都跑了,城门又变成空的了……
毛昭:“……”
毛昭只能先声夺人先把黄伟骂一顿把他送回黄家了。
他觉得以黄公的心智来说,肯定不会再让黄伟跑出来了。果然黄伟这次回家后,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说他自知有罪,回家反省,因为太愧疚了,自觉无能,不能再当官耽误大家的事了。
他把官袍官笏官印一交,溜了。
毛昭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放了他。但他也特意登门求见黄公,再三表白绝不是他跟黄伟过不去,黄公千万别生他的气。
黄松年何等人?姿态放得比他还低,还把黄伟叫来让他替毛昭执壶倒酒。
酒过三巡后,毛昭借酒意吐露“实情”,请黄公对这安乐公主多几分敬意。
黄松年当即就说有酒了,让从人扶着出去撒尿,一去不回。
毛昭见此也趁机告辞了,反正他的话已经说到了,黄松年多精明啊?哪怕他之前想趁这凤凰台上下谁都不在,他刚好在,就刚好占了这个位子,听了他的“提醒”后,也会打消念头,先观望一二了。
只要黄公不先跳出来惹事,姜幽进城后的一举一动自然能吓退那些三心二意之人。
到了此时此刻,毛昭竟然自我感觉对姜幽的信心让他安心了不少。
既然是姜幽,那肯定如何如何,绝不会如何如何。
这大概就是徐公所说的“安定”吧?
毛昭觉得自己应该给大家带个头,于是从黄家出来后,他就闭门不出了。
于是,从凤凰台翻墙出来的一群人不管是什么理由,什么心思,都闭门不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