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国书(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陀吃过饭, 姜温也进来了。等他洗完澡, 城外的卫始也进来了。再等他把魏王派他来的原因说一说, 把魏国国书拿出来, 天已经是黄昏了。
  三宝特别兴奋!因为她已经很久没在宫里见到这么多人了!
  可能是因为摘星宫特别大, 而住在这里的人又特别少。平时只有姜姬、奶娘和侍人陪伴她, 虽然并不寂寞, 但见到生人,就像见到新鲜事物一样。
  最终变成了人来疯。
  难得让姜姬想起了姜旦小时候,好像也是这么麻烦, 一刻不停的爱找事。但她现在的耐心好多了。
  不得不说,不是亲生的就是不一样。她再烦三宝爱叫爱吵爱闹,也不会讨厌她。而她当时如果不是想着陶氏, 可能早就放弃姜旦了。
  阿陀对三宝接受得很快, 姜温和卫始也都很平静淡然。他们都能看得出来三宝像谁,也能推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叫她高兴的是, 没有一个人企图直谏。
  这表示他们对她的信任增加了。以前卫始还打算劝谏她, 不能说他不对, 应该说他做的对, 但想法跟她有差距。现在他似乎已经迈过了那道界线, 纵使眼前的事不符合他的三观,他也出于对她的信任去接受了。
  这就很好嘛。
  在三宝想上厕所, 阿陀主动要领他去外面尿,两人比谁尿得高时, 侍人过来把三宝给抱走交给奶娘, 对阿陀笑着说:“太子,小公主要去屋里用马桶。你要不要用马桶啊?”
  阿陀:“小、小公主?”
  他反应过来后就跪到姜姬面前请罪了。卫始就坐在一旁发笑,等姜姬也笑着让阿陀起来后,卫始才道:“过来这边坐,傻瓜。”
  阿陀不好意思地坐下来,不敢说话。
  姜姬把魏王国书摊开来,问阿陀:“除了这个,魏王还有什么交待你的话吗?”
  阿陀摇头:“除了叫我孝顺听话之外,别的都没说。”
  国书上也没什么特别的内容,是一篇很正常的诸侯王向皇帝求祈宠爱的文章,表达了诸侯王对皇帝的爱戴与敬畏,祈祷皇帝能永远对他对魏国充满爱意。
  姜姬按着国书,既像提问,又像自问:“为什么在此时让魏太子送这个来?”
  阿陀紧张地看了一眼卫始。
  从鲁出来后,卫始每带他走过一城,都会尽量带他进城一观,哪怕进不了城,也会在城外寻本地百姓聊天闲谈,再通过买卖三样东西:人、谷物、布,来判断此地到底是富裕还是贫穷,城主是严苛还是宽和。
  走过的城池越多,阿陀的感觉越深刻。所有的城市,人和粮食都是最贵的,而且外地来的人只能卖粮、卖人,却不能从城里买。
  哪怕是城外的百姓,一家一户有多少个男丁都被记下来了,如果村里敢有一户卖了一个男人,哪怕是男孩子,全村都会被抓起来。
  阿陀当时问他们,如果有人突然死了怎么办?
  百姓说,那人也不能葬,要等大人们看过之后才能葬呢,有的村听说就是人放烂了,大人们非说他们是外面捡的尸首,硬是把一村的人都给抓走了呢。
  还有的城连这样的理由都不找就把城外的百姓全都抓了。
  听说,都抓去当兵了。
  阿陀再蠢,也看得出来大梁现在十分动荡。他也曾不止一次把魏王国书拿出来看,一字一句都会背了,国书中魏王的伏就之情溢于言表,似乎……似乎皇帝可以任意处置魏王和魏国。可魏王和魏国都不在此。
  在这里的,只有他这个不受父亲喜爱的魏太子。
  他害怕,怕得在车中抱着自己发抖,甚至还想过逃走。
  爹爹都知道,爹爹还对他说,逃走当然可以。他学过许多技艺,逃出去也能活下得去。只是,这天下,早就没了百姓的容身之处。他逃走后,处境还不如这城外有村庄,有家族,有田地可以耕种的百姓,他们不也是说被人抓走就全村无一幸免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