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心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无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赵王一样四下征战,夸耀武力;也不想跟鲁王一样,自在游戏。
  他想当一个可堪为后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认了太子的身份。
  但将他托给鲁王教养。
  他这样做,是为了趁着太子不在,教导出一个魏国人人爱戴的儿子,这样等鲁国送回太子之后,两人相校,魏人自然会选择他们更熟悉更喜爱的那一个。
  他就可以让人“劝说”这个生长在鲁国的太子,让出太子之位。
  在太子离开魏国后,世家不再骚动,也不再有人催他尽快替太子延师,让太子出阁见人。
  他将其他的儿子送给名师教导,慢慢替他们显名、扬名。
  而宫中也不再为这个太子紧张慌乱,王后与夫人们也日渐和睦。
  可这个长在鲁国的太子仍然如鲠在喉。
  他逐渐成长,魏王心中的不安也一再扩大。他不禁后悔自己的心软,不该顾忌太子是前王后唯一留下的血脉而没有除掉他。
  其二,国中仍有人在蠢蠢欲动,他们一再向魏王建议要迎回太子,道魏国太子在他国成长,不是吉兆。若太子日后只知鲁国,不知魏国该如何是好?
  他们认为只要将太子迎回来,再善加教导,他就会忘了鲁国,一心一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也有人认为应该将名师送到鲁国去教导太子,只凭曹非一人只怕不是够。那曹非,两面三刀,心怀不轨,他的父母亲人也早就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谁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呢?
  这些魏王统统都知道,但他想的不是把太子要回来,而是选择其他儿子。可他又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心思,他希望人人都知道是太子不孝,而非他不慈。
  一个已经打算舍掉的太子,为什么要为这样一个人去牺牲他的名声呢?
  亲信替魏王出了个主意,“大王,何不就送几个人去照顾太子呢?”
  魏王听懂了,他沉思片刻后,命亲信选取良女,送往鲁国,服侍太子。
  随车而去的还有大批的珠宝玉器,以及擅长游戏的歌伎、舞伎、乐伎等。
  当这些人离开后,魏王想起了来鲁人说的一件趣事。
  这件趣事是商人告诉鲁人的,而鲁商行遍天下,自然知道的趣事多一点。
  魏国则因为之前的一些缘故,魏王赶绝了商人,甚至在国中颁下王令,或魏人行商,则克以十倍税金;或有城放商人进出,则商人需以头赎罪,此城太守、将军也要脱冠待罪。
  但魏王也知道,魏国真没有了商人也不行,所以他会亲手颁发一个叫“买卖”的行商令,有此行商令者,可以买卖货物,替各城互通有无。
  能得到这个行商令的,都是各大世家,他们自己家里就有子弟或奴仆擅长商事,得了此令,便奉王令行事,专司买卖,又称王商。
  王商借着行商令,买卖随心所欲,所获颇丰。
  魏王收到各家送上的贡物,也觉得此令解决了一大难题。既避免了恶事重演,又能令国内畅通,百姓安居,乃是大好事。
  说起来,恶商肆无忌惮,只有这些遵奉王令买卖的商人才是善商,才是魏国需要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