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2 / 3)
因为马,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它是活物,它在跑的时候,如果跘倒石头或踩到坑里都会摔跤。一摔,这马就不能用了。
为了保护这种交通工具,提高道路质量,修路是每年的劳役之一。
鲁国各城也有类似的劳役,但据她所知的,有修路这个需要的城不足十个。这些城刚好可以把鲁国全境给连起来。但它们修路,却不会把两座城之间连通的路都给修一遍,这样就太花钱了,他们只会修快到城门的那一段,一般都在三十里以下,有的城只修十里。
这算是另类的门面工程吧。
她让孙菲修的路目前只修了从乐城到凤城,再从凤城到涟水大关这两段,现在孙菲到了通洲,她给他的要求就是让滨河、涟水、晋江三地的水道必须要畅通无阻。用什么办法,她不在乎,花多少钱,她都可以接受。
这就意味着她默认孙菲可以在这个地方使尽一切手段,哪怕他会毁掉已经半毁的通洲和袁洲两座城中所有的世家。
这也没什么不好。
这座城叫固卫。
顾名思义,这座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监视”诸侯。
奇怪的是,姜姬对它却没什么印象。
或许这座城已经把鲁国这个诸侯国给忘到脑后了?
她让人把段青丝的爹请来了。
这次她出来,需要带一个学识渊博却没什么本事的人。龚香就推荐了此人,保证他什么都知道,也保证他什么坏事都做不好。
“你就是叫段小情做坏事,他都要想上半年。”
看,多合适的人选。
段青丝的爹,叫段小情。真名。
小情的情,指的是世情,更白话一点就是世间万物皆为小,人的理想和抱负为大。
一个挺伟-大的名字,但段小情本人还是继承了段家的优良传统。
段小情被叫来后,有些战战兢兢,他还不知道乐城的事,他被选为侍从后,只能带一个包袱,不然的话车上要坐不下的,现在连头都是自己梳的。
他道:“固卫此城的这八十多年的城主是银山崔氏家的一支。在此地为太守并不让崔氏高兴,所以这一支的子弟从来不过问鲁国之事。”
银山,望名生义,她问这是产银的山?段小情点头后,她的心都跳快了半拍。
称为银山崔氏,是因为那是崔氏自家的地。崔氏乃大姓,据说有九万人呢,这还是不知多少年前就开始流传的俗语中的。现在有多少人就更不好说了。
崔氏以前不闻名,自家地里开出一座银矿后就出名了。
皇帝很开明,没要叫崔氏交出银矿。崔氏就每年采银多少献给皇帝,剩下就自用了。
这么牛的家族,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好成就了。皇帝再傻都不会用他家的子弟。崔家自己也心里有数,保住银矿,就放弃了子孙前程。
不过皇帝又不能真把崔氏这一大家族弃之不用,不管是为了名声好听,还是为了手中握个把柄,皇帝都要任用崔氏的人。
但他又不想让崔氏的人当大官,所以总是选崔氏偏支,然后指一处不招人喜欢的地方,让人去当官。
崔氏不敢辞官,接任就会派出子弟,干够几十年后,要么崔氏辞官,要么皇帝想起来把人给叫回来。
这回为什么崔氏在固卫待了八十多年?
只能是皇帝忘了。 ↑返回顶部↑
为了保护这种交通工具,提高道路质量,修路是每年的劳役之一。
鲁国各城也有类似的劳役,但据她所知的,有修路这个需要的城不足十个。这些城刚好可以把鲁国全境给连起来。但它们修路,却不会把两座城之间连通的路都给修一遍,这样就太花钱了,他们只会修快到城门的那一段,一般都在三十里以下,有的城只修十里。
这算是另类的门面工程吧。
她让孙菲修的路目前只修了从乐城到凤城,再从凤城到涟水大关这两段,现在孙菲到了通洲,她给他的要求就是让滨河、涟水、晋江三地的水道必须要畅通无阻。用什么办法,她不在乎,花多少钱,她都可以接受。
这就意味着她默认孙菲可以在这个地方使尽一切手段,哪怕他会毁掉已经半毁的通洲和袁洲两座城中所有的世家。
这也没什么不好。
这座城叫固卫。
顾名思义,这座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监视”诸侯。
奇怪的是,姜姬对它却没什么印象。
或许这座城已经把鲁国这个诸侯国给忘到脑后了?
她让人把段青丝的爹请来了。
这次她出来,需要带一个学识渊博却没什么本事的人。龚香就推荐了此人,保证他什么都知道,也保证他什么坏事都做不好。
“你就是叫段小情做坏事,他都要想上半年。”
看,多合适的人选。
段青丝的爹,叫段小情。真名。
小情的情,指的是世情,更白话一点就是世间万物皆为小,人的理想和抱负为大。
一个挺伟-大的名字,但段小情本人还是继承了段家的优良传统。
段小情被叫来后,有些战战兢兢,他还不知道乐城的事,他被选为侍从后,只能带一个包袱,不然的话车上要坐不下的,现在连头都是自己梳的。
他道:“固卫此城的这八十多年的城主是银山崔氏家的一支。在此地为太守并不让崔氏高兴,所以这一支的子弟从来不过问鲁国之事。”
银山,望名生义,她问这是产银的山?段小情点头后,她的心都跳快了半拍。
称为银山崔氏,是因为那是崔氏自家的地。崔氏乃大姓,据说有九万人呢,这还是不知多少年前就开始流传的俗语中的。现在有多少人就更不好说了。
崔氏以前不闻名,自家地里开出一座银矿后就出名了。
皇帝很开明,没要叫崔氏交出银矿。崔氏就每年采银多少献给皇帝,剩下就自用了。
这么牛的家族,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好成就了。皇帝再傻都不会用他家的子弟。崔家自己也心里有数,保住银矿,就放弃了子孙前程。
不过皇帝又不能真把崔氏这一大家族弃之不用,不管是为了名声好听,还是为了手中握个把柄,皇帝都要任用崔氏的人。
但他又不想让崔氏的人当大官,所以总是选崔氏偏支,然后指一处不招人喜欢的地方,让人去当官。
崔氏不敢辞官,接任就会派出子弟,干够几十年后,要么崔氏辞官,要么皇帝想起来把人给叫回来。
这回为什么崔氏在固卫待了八十多年?
只能是皇帝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