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箐坐在屋里,面前放着一张魏绢写就的王令:命开元城在冬至之前,上交三千万斤炭。
  这个数额乍看之下并不算多,如果以一城之力供之,这个数只能说普普通通。
  但……开元城没有多余的炭。
  把开元城上下搜个干净,集齐三千万斤炭不是难事。可刘家不能这么做!
  马上就是冬天了,正是用炭的时候,收齐这三千万斤供给大王,开元城上下冻一冬天吗?
  不管是搜刮百姓的上交,还是要求各个大家族集齐,都不行。
  刘家的人商量之后,决定命人现做,做多少交多少,交不上的,就说没有余力了。大王总不见得为这种小事找开元城的麻烦——他就不怕别人说他小气吗?
  可刘箐却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随着这道要炭的王令,还有一道口令:要开元城现在开始学习新鲁字和新数学。
  这是刘箐不愿意接受的一项任务。
  在开元城的民间,新鲁字和新数学早就流传开来了。但每一个教学生的先生都不许他们学这些东西!要学,就要学纪字!祖先流传下来几百年的东西,怎么能改呢?
  刘箐不能以刘姓人的身份去推行新鲁字,因为刘家人是站在纪字一边的。他在乐城可以用新鲁字,可他现在是在开元城!不但不能用,还要表现出他也反对这个才行。
  不然,他就是在替刘氏抹黑,在拖刘氏的后腿。
  这两道王令一前一后相继而来,就像在刘箐面前挖了两个坑。
  一个给刘家留的,一个给他留的。
  他没劝动刘氏交足这三千万斤炭,那他自己呢?
  “阿箐。”刘竹走进来,看刘箐还在对着王令发愁,安慰他道:“别担心,大王不会为这种小事生你的气的。”他停了一下,笑着说:“何况,就算大王生你的气,不给你官做了,你还可以回家,你是刘家的人,不必为这种小事担忧。”
  刘箐:“……嗯。”
  ——他真的能不担忧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