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假意(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一个跟着他的魏人,曹非。
  阿陀不止一次的梦过,他不是魏人,是鲁人。他不是什么魏太子,就是爹爹的儿子。那他就可以一直留在浦合,日后爹爹再把浦合传给他。就算爹爹要去乐城,他跟爹爹一起去。
  他宁愿当一个县令之子,也不愿当魏太子。
  但他偏偏就是魏太子。
  可魏国对他来说太远了。生下他后就含冤而死的母后,还活着却不知还记不记得他的父王,那一国的大臣公卿,百姓走足,有几个还记得他这个魏太子?又有几个还喜欢他?愿意帮助他?
  曹非?
  他对曹非的感觉最复杂。
  一开始,是曹非救了他的性命,把他从垂死的境地挽救回来,送他到鲁国,送到公主姨姨手中,让他得已活命。
  他本来以为,曹非会是在魏国唯一能相信的人。
  但爹爹告诉他,曹非忠于的并不是他,而是魏。
  “如今魏王已经又有了新的儿子,但你这个太子是他亲手封的。虽然他封的时候,以为你已经死了。”但这个太子是实打实的。
  这才是他这个太子的由来:魏王的愧疚。
  不然魏王不会在这么早就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
  “如果当时你留在魏国,魏王可能会对你百般宠爱,但不会封你为太子。”
  不过太子封了就是封了。他偏偏还活着,曹非明知此事,就不会让他继续流落在外。
  但此时回魏,对阿陀来说危险比机遇更大。
  “你到魏国以后,一定要想办法留下曹非。不能让他离开魏国。曹非是曹大夫后人,他入朝是理所当然的。你咬定曹非是救你回来的恩人,不管用何种手段,花费多少时间,一定要把曹非留在朝中。他在朝中,就只能当你的人。”
  因为阿陀的弟弟们会把曹非当成眼中钉,他们不会相信曹非不是阿陀的人。
  但外力的促成不能确保曹非就从此真心实意的站在他这边了。
  对阿陀来说,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是太子,就要永远是太子,以后继位为魏王。如果他这个太子半途不当的——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你有大过,第二,你或死或伤,不能再承担太子之位。”
  前者,阿陀要么被杀,要么被贬为庶民;后者,生死难料。
  所以阿陀一定要当魏王,为此,他需要用尽所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个手段,意味着他可能,或者说必须,伤害魏王或他的那几个弟弟,或者,魏国的其他人。
  在这种时候,曹非就未必站在他这边了。他可能会劝诫,可能会告发,也可能会撒手不管。
  可对阿陀来说,曹非可以失去他,他却不能失去曹非。
  阿陀曾在心里许过一个愿,如果曹非不来,不来接他回魏,那他就可以留在鲁国;
  如果曹非来,如果曹非一定要逼他回魏继承太子,那他……也不能放过曹非了。
  曹非跟在前面那个小小身影之后,看到他十分熟练的绕过所有的岗哨,避开所有的巡逻,成功的溜出了内城,在外城的城卫马房那里熟练的偷了一匹马,翻身骑上跑了。
  曹非连忙也牵上一匹马跟上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