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桃儿记事起, 她的身边就充斥着一个女人的身影。
  她从没见过她, 不记得她的声音、她的气味。
  她是她的母亲。
  可她既爱她, 又恨她。
  小时候, 桃儿恨她。因为人人都会用隐晦的、带有暗示性的目光在背后打量她。
  当着面的时候, 他们从不多置一词。可是在她看不到的地方, 他们又仿佛能看到她的一生、她的本性似的对她下断语。
  “永安公主的女儿……”
  “嘿嘿……”
  “一定跟她娘一个样。”
  因为这样, 在她刚刚能记事起,在她记忆最早的一个个片断中,都有俊美少年的身影。哪怕是东殷王殿上的大臣, 也会不自觉的对她施展美色。她记得很清楚,有两个极为俊美的少年,在别人拿她开玩笑时对他们说:“如果二郎年少些, 倒可与公主一同长大, 同伴青春,呵呵……”
  少年那冷肃的眉眼, 仿佛在向世人宣告, 他不屑于她这样的公主, 连跟她的名字牵扯在一起都是一种耻辱。
  他说:“休要说笑!”然后扬长而去。
  可在没有人的时候, 他不知因为何事来到王宫前求见父王, 但不想让人知道。
  而她,当时因为不喜欢在后宫里待着看那些女人的脸色, 就一直住在父王的寝宫中。
  少年找到她,轻柔的抱起她, 温柔的对她说:“公主, 你到大王身边去偷偷看一眼,看谁在哪里,再出来告诉我,好不好?一会儿我陪你玩啊。”
  少年很美,靠近他时,她不自觉的屏住呼吸,觉得他的脸在发光。
  但她最后跑去找父王告了他一状。
  那个少年最后再也没有出现在王宫里,他从父王的身边消失了。
  可等到长大,她开始感激她的母亲。
  因为成长后的她发现,正是因为母亲,她才能得到现在的地位,才能被父王捧在手心,才能不管身后有多少人看不起她,她都能在王宫中如此“幸福”的活着。
  而不是像她之前以为的那样,是父王一直在保护她,保护因为身有污名的母亲而受到牵连的她。
  但不管爱与恨,桃儿都发誓不会成为母亲那样的女人。
  母亲不爱晋国,她爱!
  母亲纵-欲,她坚贞。
  母亲不尊夫命,不尊王令,私蓄军队,养奴成凶。
  她听父王的,听晋国的,她不要封地,不要侍卫!
  她会是一个很好的公主,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女人,让她的孩子以她为荣,而不是以她为耻。
  在她将要嫁到魏国之前,她听说,母亲与有人一个私生女,此女的父亲原本不过是一个流亡的公子,摇身一变成了鲁王,此女也不顾身世不堪,竟然光明正大的称起了公主。
  可笑!可笑至极!
  这种人怎么有脸出现在人前?鲁王就算喜欢这个女儿,偷偷养着她就好了,为什么要承认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