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蔡氏之殇(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闻听方七佛率兵来攻,杨霖一拍大腿,道:“放开口子,正愁没有理由,这下就是瞌睡送枕头。”
  拿起桌上宝剑,在亲兵帮助下披挂盔甲,杨霖马上做出反应。
  宋军大营中,令旗挥舞,传令兵四散而出,很快西城被悄悄放开。
  大军围歼方七佛,和方腊麾下其他大将不一样,方七佛武艺不高,居于中军指挥。
  他也是方腊的阵营中,为数不多会指挥打仗的,其他的就是脱了膀子提着刀上前冲,一幅江湖械斗的模样。
  这一次,方七佛把所有的红巾军留在身边,这些人是方腊的忠实信徒,其他的都是各色头巾的普通反贼。
  他自知想要打败这些宋军,无异于痴人说梦,眼下唯一的机会,就是吸引宋军的兵力,让明王方腊有机会逃出来。
  方腊等人正想出城,拼一条活路出来,就有人来报:为了围歼援军,西城的宋军防备松懈,已经撤的没有多少人了。
  方腊等人大喜过望,马上穿戴盔甲,让各色头巾的反贼出城助战,自己带领着红巾的心腹偷偷杀奔西城门。
  丢下了所有裹挟的流民,方腊带着红巾军逃窜,一路往西逃去。
  杨霖并不急着追赶,而是下令挥军占领杭州,城中防守空虚,西城门的吊桥被放下并没有人负责拉起来,所有人都跟着方腊逃命去了。
  很快,杭州城的城头就被宋军占领,这座东南名城陷落了一个月有余,重新回到了宋廷手中。
  城头的宋军配合下面的宋军,很快就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本来战斗力就不行的反贼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方七佛看到城头变换旌旗,心道不是明王逃走,就是明王遇害,在此血战已经毫无异议,当即下令心腹红巾军撤退。
  有那些炮灰给他们殿后,这些人逃得飞快,绕开沿途的城池郡县,往明教的大本营,睦州清溪县逃去。
  狡兔三窟,何况是密谋造反多年的明教,他们在清溪县的群山中,有自己经营多年的老巢。
  只要逃回那里,仗着山里的设施,和自己对山中丛林道路的熟悉,根本不怕官府围剿。
  这是所有的核心明教都知道的秘密,所以方腊才会那么迫不及待从杭州逃走,而没有任何占据杭州反抗的意思。
  他们自以为留了一条万全之路,被方七佛带在身后的扬天宁,稍微有些慌张,这些人逃得如此之快,自己还能不能回来报信啊。
  ---
  杭州光复,杨霖上书朝廷请功,有个靠谱的上司就是好,打了胜仗功劳绝对不会被分走。
  请功表派人去送往汴梁之后,杨霖在杭州城中的酒楼里设宴,招待所有城中被关押迫害的大宋士绅名流。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老泪纵横,挤开人群哭道:“杨少宰,杨少宰在哪里。”
  杨霖仔细看了看,惊叫道:“许侍郎,你怎么在此。”
  “老夫辞官回乡,不料遭此横祸...”许将一边说一边哭,一看就是没少吃苦头。
  杨霖早知道许将辞官了,而且还把他宅子买了,当时许将可是说的回老家啊,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许将和蔡京一样,是福建人。
  一问才知道,原来福建此时比较偏僻,一般做了官的读书人是不愿意回去的,而是喜欢待在苏杭。
  杨霖赶紧把他请上自己的身旁,安慰道:“徐老受苦了,这都怪本官剿匪不利,让杭州父老多受了不少的苦难。”
  底下一群叫花子似的士绅名流赶紧上前道谢,直言不是少宰,我们这些人都是荒地枯骨了。
  杨霖使了个眼色,旁边的高柄心领神会,站出来说道:“各位乡亲父老,此番杨少宰征缴方腊,劳苦功高,都是为了两浙路的百姓着想。在此,我提议,于西湖畔为杨少宰建一个楼阁,用以纪念此番剿抚之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