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北上借人(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惜的是,在西北铁路通车之后,该方案就被束之高阁。
  理由就是:能够通过西北铁路向巴铁北部地区增兵,也就不存在得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北上的必要。
  正是如此,在第十七装甲师与第五陆战师进驻卡拉港后,第二十四机步师北上,之前的所有设想与准备全都变成了空谈。
  更加要命的是,西北铁路还得首先满足巴方的需求。
  为了稳住巴铁当局,特别是在击溃围攻拉合的梵军之前,西北铁路运送的主要就是提供给梵军的作战物资。
  其实,绝大部分是生活物资。
  按照丁镇南拿到的报告,只是在10月份,就通过西北铁路向巴铁运送了100万吨粮食与50万吨布料等生活用品。这里面,仅肥皂之类的日化用品就有10万吨,而伊堡一年的消耗量都还不到10万吨。
  当然,帝国提供的海量物资,成了帮助巴铁维持国内局势稳定的定海神针。
  此外,巴铁当局还充分利用了帝国的援助,比如发放食品券之类的物资券,并且用这些物资券来招募新兵。只是在伊堡,巴铁就通过发放物资券的方式,在10月份招募了30万名新兵。
  也就是因为兵力很充足,加上国内的社会局势保持保持而稳定,所以巴铁当局才没继续向帝国当局施压。
  让丁镇南有点啼笑皆非的是,培训新兵还成了第二十四机步师的主要任务!
  用汤伯辉少将的话来说,因为主力部队全被派上了前线,而且第二十四机步师是联军的总预备队,肩负拱卫伊堡的重任,所以在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替巴军培训新兵。
  为此,汤伯辉专门组建了一支军官教导团。
  不是团级作战单位,只是用了“团”这个称呼。
  此外,还在师部开办军官培训班,为巴铁的基层军官提供技能与语言培训,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当然,这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惊讶,因为早在几年前,丁镇南就已提出,通过培训等方式帮盟军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确保在战争时期,能够更加有效的配合帝国军队,减轻帝国军队的作战负担。
  可惜的是,受经费限制,帝国军方对这个提议一直都不是很热情。
  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总比什么都没做要强得多。
  毕竟,等到那些接受了培训的巴铁军官回到自己的岗位之后,其所在的部队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作战行动。
  不过,这也意味着,第二十四机步师无法参与接下来的作战行动。
  在3个战斗旅当中,至少需要留下1个旅守卫白沙瓦的军事基地,另外1个旅得部署到伊堡郊外。第3个旅是联军在西北战场的总预备队,除非能派1个旅过来替换,不然就不能调动该旅。
  关键还有,西北战场的总司令是巴铁的三军参谋长。
  就算是丁镇南,也无权对西北战场的作战部队指手画脚。
  显然,要想获得把铁三军参谋长同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在几天前,梵军还用战术弹道导弹袭击了伊堡,炸死了上百平民,造成严重的恐慌。为了平息巴铁当局的愤怒,帝国空军已经答应提供三套“神箭手”系统,还专门用来保护伊堡。
  要是能够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南下作战,周涌涛早就下达了首辅令,根本就不需要丁镇南出面。
  只是,丁镇南找汤伯辉,不是为了调走第二十四机步师的战斗旅。
  他盯上的,是那些早已安排到位,只是因为作战装备还没送过来,所以没有编入战斗序列的作战人员。
  不管怎样,第二十四机步师都是甲级主力部队,满编规模跟其他主力部队相当。
  因为以机械化步兵部队为主,所以兵力总量比装甲师多一些,最多能够达到54000,正常情况也超过了50000。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