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厢情愿(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梵罗陆军希望依靠这两条防线,准确说是部署在中心点上,也就是斋普尔的地面部队来阻击向马尔瓦高原推进的敌人,就得具备极高的战术机动能力,能够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
  不说别的,梵军从斋普尔附近的前进阵地出发,至少需要向南突击100千米才能对敌人构成威胁。
  显然,这个要求对梵军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
  别说是在战时,就算在和平时期,让梵军装甲部队快速行进100千米,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到了战时,没有制空权,装甲部队凭什么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何况,实际需要的突击距离肯定不止100千米。
  此外,梵军主动出击打野战,梁夏陆军肯定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梵军又在这条防线的外面增加了几个防御支撑点,斋普尔西边的阿梅杰尔与焦特里尔,斋普尔南面的科塔与乌代布尔,并且依托这几个支撑点扩展了防线,或者说建立了两条新防线。
  这样一来,也就把防区扩大到了马尔瓦高原的西部地区,以及梵罗沙漠的东部地区。
  按梵军的部署,或者说战术设想,如果东方联军从西边发动进攻,并且以攻占马尔瓦高原为目的,那么不管从哪个方向推进,至少都需要突破两道防线,梵军则能充分利用防御获得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关键就是,可以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附近,而不是分散在整条防线上。
  也就是按这套战术,西部战场上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在斋普尔附近,而守卫前沿防线的几乎全都是二线部队。
  这么部署还有一个好处,平时的管理与训练也更加方便。
  当然,还能大幅度降低军费,也就是日常开支。
  这套防御部署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梵军能否把作战设想转换成实际行动。
  关键,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梵军的战场机动能力。
  要是无法快速进行战场机动,再是牢固的防线都是摆设,即便是传统的阵地防御战,也得依靠预备队发起反击。
  针对这个问题,梵军也做了调整,准确说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盟友身上。
  没错,就是纽兰远征航空队。
  按梵军的要求,纽兰远征航空队的几十架A-10A就部署在斋普尔东边的阿格拉,主要使命就是支援西部战场的部队作战,在敌人发起突击之后,摧毁敌人的装甲部队,削弱敌人的突击力量。
  关键就是,A-10A是当今最强悍的专用攻击机之一,号称坦克的克星。
  只要能挫败敌人的锐气,让敌人放慢推进速度,梵军就能从容的完成兵力调动,甚至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可见,梵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
  只是,能不能实现,还有得一说。
  其实,这也是迪迦拉发火的原因。
  地面战斗已经打响,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没有一个给出明确的说法,在提到战局走向的时候都成了哑巴。
  平时,那些家伙个个都信心满满,俨然是胜券在握。
  只是,迪迦拉也很清楚,责任并不完全在将领身上,因为当前的局面跟过往预测的有很大的差距。
  在以往的推演当中,敌人都是从海尔布尔与苏库尔这边发动进攻。
  可是这次,东方联军从海德巴拉出发,沿梵罗沙漠南部的公路与铁路推进,进攻路线在防线南面。如果东方联军在打下巴尔梅尔之后转向南下,进军古吉拉特邦,梵军精心部署的防线就将变得毫无价值。到时候不但要丢掉古吉拉特邦,还会让侧翼暴露,并且导致战略层面的惨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