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心腹大患(3 / 4)
此外就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在9月份,也就是正式参战之前,利用提供人到主义援助的名义,向梵罗国输送了一批作战飞机,以及维持战斗力需要的零部件,提高了远征航空队的作战能力。
只是,具体有多少,就说不准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是送到特里凡的零部件,就能够组装数十架战斗机,不过大部分都储存了起来。
道理也很简单,作战飞机会受损,也就需要零部件进行维修。
此外,还需要很多耗材。
关键还有,因为飞行员数量有限,所以就算有更多的战斗机,也未必能够派上用场,还不如储存起来。
要说的话,纽兰远征航空队才是梵罗国南部地区的主要空中力量。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帝国空军就把纽兰远征航空队当成头号劲敌,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就是将其彻底消灭。
当然,纽兰远征航空队也是早有准备。
纽兰共和国已正式参战,特里凡离纽兰本土十万八千里,就算是离得最近,由盟友控制的军事基地都在数千千米外,纽兰远征航空对只能背水一战,也只有拼死奋战,才有一线的希望。
23日夜间的这场战斗,就足以证明纽兰远征航空兵的斗志。
在来势汹汹的帝国空军面前,纽兰远征航空队非但没有退缩,还主动出击,而且投入了主力部队。
按照科伦城发来的战报,纽兰远征航空队在当晚出动了数百架次。
只是第一次交战就出动了40多架F-15战斗机。
所幸的是,帝国空军投入的兵力更多。
关键还有,帝国空军打了一个时间差。
前面已经提到,由轰炸机发起第一波攻击,而且全部使用的空射巡航导弹。
虽然打击效果不算理想,主要是目标太过分散,根据后来的侦查报告,并没达到彻底摧毁远程防空警戒雷达的目的,但是这一波远程攻击,不但让警戒雷达关机,还逼迫部署在附近的防空部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
这就是说,梵罗空军与纽兰空军的防空部队全都暴露了。
此后,就是第二波空中突击,担纲的仍然是轰炸机。
从当时的交战情况来看,纽兰远征航空队出动的40多架F-15C/D战斗机,其实是被派去截击轰炸机。
为此,协同作战的预警机并没有前出,而是留在特里凡附近。
结果就是,在与帝国空军出动的“战-11B”机群遭遇的时候,F-15C/D机群与E-3B的距离超过了350千米。相对的,帝国空军出动的“指-8C”仅滞后150千米,还有大型电子侦察机伴随行动。
这个态势,足以决定空战的胜负。
等到E-3B探测到“战-11B”机群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快速突击的F-15C/D机群直接冲进“战-11B”的伏击圈。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就算纽兰飞行员表现出惊人的斗志,以及高超的战术水准,依然没办法扭转乾坤。
最终,仅区区数架F-15C/D逃脱。
虽然也在战斗中击落了十多架“战-11B”,但是与惨烈的损失比起来,取得的战果根本不值一提。
此外,交战空域在公海上空,距离特里凡超过300千米,距离科伦城不到200千米。
这意味着,那些被击落的纽兰飞行员,就算成功的跳伞逃生,也未必能在战争结束之前归队。
关键还有,这场空战打乱了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作战部署。 ↑返回顶部↑
只是,具体有多少,就说不准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是送到特里凡的零部件,就能够组装数十架战斗机,不过大部分都储存了起来。
道理也很简单,作战飞机会受损,也就需要零部件进行维修。
此外,还需要很多耗材。
关键还有,因为飞行员数量有限,所以就算有更多的战斗机,也未必能够派上用场,还不如储存起来。
要说的话,纽兰远征航空队才是梵罗国南部地区的主要空中力量。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帝国空军就把纽兰远征航空队当成头号劲敌,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就是将其彻底消灭。
当然,纽兰远征航空队也是早有准备。
纽兰共和国已正式参战,特里凡离纽兰本土十万八千里,就算是离得最近,由盟友控制的军事基地都在数千千米外,纽兰远征航空对只能背水一战,也只有拼死奋战,才有一线的希望。
23日夜间的这场战斗,就足以证明纽兰远征航空兵的斗志。
在来势汹汹的帝国空军面前,纽兰远征航空队非但没有退缩,还主动出击,而且投入了主力部队。
按照科伦城发来的战报,纽兰远征航空队在当晚出动了数百架次。
只是第一次交战就出动了40多架F-15战斗机。
所幸的是,帝国空军投入的兵力更多。
关键还有,帝国空军打了一个时间差。
前面已经提到,由轰炸机发起第一波攻击,而且全部使用的空射巡航导弹。
虽然打击效果不算理想,主要是目标太过分散,根据后来的侦查报告,并没达到彻底摧毁远程防空警戒雷达的目的,但是这一波远程攻击,不但让警戒雷达关机,还逼迫部署在附近的防空部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
这就是说,梵罗空军与纽兰空军的防空部队全都暴露了。
此后,就是第二波空中突击,担纲的仍然是轰炸机。
从当时的交战情况来看,纽兰远征航空队出动的40多架F-15C/D战斗机,其实是被派去截击轰炸机。
为此,协同作战的预警机并没有前出,而是留在特里凡附近。
结果就是,在与帝国空军出动的“战-11B”机群遭遇的时候,F-15C/D机群与E-3B的距离超过了350千米。相对的,帝国空军出动的“指-8C”仅滞后150千米,还有大型电子侦察机伴随行动。
这个态势,足以决定空战的胜负。
等到E-3B探测到“战-11B”机群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快速突击的F-15C/D机群直接冲进“战-11B”的伏击圈。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就算纽兰飞行员表现出惊人的斗志,以及高超的战术水准,依然没办法扭转乾坤。
最终,仅区区数架F-15C/D逃脱。
虽然也在战斗中击落了十多架“战-11B”,但是与惨烈的损失比起来,取得的战果根本不值一提。
此外,交战空域在公海上空,距离特里凡超过300千米,距离科伦城不到200千米。
这意味着,那些被击落的纽兰飞行员,就算成功的跳伞逃生,也未必能在战争结束之前归队。
关键还有,这场空战打乱了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作战部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