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信心十足(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进攻方也要面对交通条件恶劣,后勤保障难以跟上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按照新军事学说进行军事改革的意义所在。
  按照传统军事理论,比如机械化时代的闪击战理论,进攻肯定得依托道路,而且最好是铁路,装甲部队必须沿道路推进,充分利用道路提供的运输能力,因此进攻与防御全都围绕着交通线进行。
  要说的话,离开了道路,机械化部队就没法打仗了。
  由丁镇南提出的新军事学说,重点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即在不依托,或者尽量少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能够突破敌人的防线,从而让部队获得更大的战术灵活性,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作战。
  如果能在任何地点发起进攻,进攻方就能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受到兵力限制,在防线拉长之后,防御方必然要面对兵力不足的问题,也就无法照顾到每个地点。
  至于战术,也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对后勤保障的依赖。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没有在兵力上做文章,而且坚持让参战部队进行编制调整,通过减少主战装备来提高机动能力。
  具体而言,也就是以空中突击为主要进攻方式。
  为此,只是增派给第7装甲师的通用运输直升机就超过了500架,而且最终很可能会达到800架。
  不过,关键其实是进攻战术。
  要说的话,这也是难点所在。
  完全依靠陆军,以及空军战术航空兵,哪怕拥有足够多的直升机,也没办法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
  随着进攻部队向前推进,补给线延长,直升机的运输效率必然会降低。
  在达到极限后,进攻将难以为继。
  到时,还是得寻找与依靠其他的运输手段。
  地面交通条件恶劣,那么能够依托的就只有海运了。
  正是如此,才要设置第四个战场,而且由海军担纲。
  按照丁镇南的意思,也就是让海军在梵罗国西海岸发动几次登陆作战,夺取几座吞吐能力不算太小的港口,或者安排工程兵在合适的海岸线上搭建码头,以此大幅度缩短后勤保障线的长度。
  当然,夺取的港口也是前进据点。
  为此,地面进攻就得以沿海平原地区为主,特别是在突破了边境防线,在向纵深推进的时候。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坚持安排陆战队参战。
  要说的话,在来到巴铁之后,丁镇南为进攻所做的一切准备全都与此有关。
  让丁镇南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安排产生了一个附带结果。
  按照陆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周涌涛已经安排白华伟去斯兰,担任梵炎洋舰队司令,并且兼任南方战场总指挥。
  也就是说,负责南方战场的是白华伟!
  因为还有一些重要工作得交接跟接替的指挥官交接,所以白华伟最快能在年底赴任,而且帝国海军也要到年底,才能够向梵炎洋增派舰队。至于丁镇南最想获得的陆战队,肯定能在11月上旬部署到位。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当天,也就是收到作战方案之后,丁镇南就把发动进攻的时间订在11月10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