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顺便(2 / 2)
给松江府洋行的第一批花边已经于11月初前顺利交货,洋老板很满意,在第二批花边的订单之外,又追加了一笔。虽然临近年关,但巧娘那里的农妇们仍然停不下手中活,每日现拿的丰厚报酬激励着她们挤出极可能多的时间用于编织花边。汪岐兰、翁亮和罗巧娘亦商量着,排定好了来年的产量计划。眼下扬州城里众商人还未有人能如祥泰般,掌握花边的技术,即使学了。熟练工人的数量一时半会也赶不上祥泰,所以这一杯羹目前还只有祥泰一人独享。
绣房中的绣娘不再局限于衣饰,扇面、伞面、屏风、丝帛画轴等出自祥泰家的绣品,均成了抢手货。有几位绣娘已经成了名人,有富贵之家点名要定她的作品,或藏在家中或赠于重要之人,俨然是传家宝的品级。
桑园全年在巧娘的安排下收了五季蚕茧,产能大增,缫车的蚕丝亦是上等品相,供给制布坊后,制成的丝绸锦缎,光泽鲜亮、品质上乘,广受到扬州买家和外地客商的欢迎,加上吴庸和向叶莹的精巧设计,一些独一无二的布匹,更成为祥泰的滚滚财源。成衣铺、制布坊、尚品布庄得益于新品,今年的收益翻了番,相对而言绒花坊和祥泰布庄总店稍微落后一些,但比之往年,仍有三成左右的进益。
过年前夕,汪岐兰和财叔、单金水为盘算各家盈利以及每人应得的分红忙得不可开交,终于在年二十八日将一个个大红包发到了每个人手里,引得各家店铺、作坊和桑园内一片欢腾。
还有枚园的酒楼和雅轩一向不错,永璐离开扬州之前,与袁子尘和汪岐兰都算了个清楚明白。汪家二成的分红亦不是笔小数,这一年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返回顶部↑
绣房中的绣娘不再局限于衣饰,扇面、伞面、屏风、丝帛画轴等出自祥泰家的绣品,均成了抢手货。有几位绣娘已经成了名人,有富贵之家点名要定她的作品,或藏在家中或赠于重要之人,俨然是传家宝的品级。
桑园全年在巧娘的安排下收了五季蚕茧,产能大增,缫车的蚕丝亦是上等品相,供给制布坊后,制成的丝绸锦缎,光泽鲜亮、品质上乘,广受到扬州买家和外地客商的欢迎,加上吴庸和向叶莹的精巧设计,一些独一无二的布匹,更成为祥泰的滚滚财源。成衣铺、制布坊、尚品布庄得益于新品,今年的收益翻了番,相对而言绒花坊和祥泰布庄总店稍微落后一些,但比之往年,仍有三成左右的进益。
过年前夕,汪岐兰和财叔、单金水为盘算各家盈利以及每人应得的分红忙得不可开交,终于在年二十八日将一个个大红包发到了每个人手里,引得各家店铺、作坊和桑园内一片欢腾。
还有枚园的酒楼和雅轩一向不错,永璐离开扬州之前,与袁子尘和汪岐兰都算了个清楚明白。汪家二成的分红亦不是笔小数,这一年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