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老翟居然敢给太守大人下药!”
  闻听此言,众人又惊又喜。惊的是翟万德居然和颜季明两个早有准备。喜的则是,这下大伙有充足的时间,争出到底哪个去“建功立业”,谁留下保家卫国了。
  “咳咳!” 颜季明清清嗓子,第二次将大伙的话头打断:“都别争。几位大人听我说。咱们这回扯了安禄山的后腿,他心中一定羞恼得狠。眼下援军遥遥无期,万一常山不保,恐怕城中百姓都要为我等殉葬。颜某不愿让无辜者流血,更不愿意让父亲大人的名声受屠城之祸所污。所以,今晚准备兵分两路,一路跟着颜某去烧叛军的辎重,另外一路,先下去组织百姓,待听到城外乱起,立刻带领百姓从东门逃走。只要远离常山地界,想必史思明那厮也没兴趣追。时间不多,所以请诸位切莫……”
  “我等谨遵少将军安排!”听颜季明安排的井井有条,众人凛然拱手。
  “冯参军听令!”颜季明抓起一支父亲留下的令箭,开始的调遣兵马。众将依次上前接令,而后分头下去准备。待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颜季明将装令箭的匣子交给了父亲的老部下袁履谦,“袁叔,今晚这里交给你了!”
  “少将军放心,袁某只要一息尚在,就不会让贼兵踏上城头!”被弩箭射伤了大腿,只能坐在胡凳上指挥守城的袁履谦欠了欠身体,大声承诺。
  “那我去了!”颜季明笑着点头,仿佛是要出门赴一场盛宴。
  不敢看年青的背影渐渐远去,袁履谦以袖掩面,低声回应。“少将军再见。袁某在城头等你凯旋的消息。”
  “告诉父亲大人,我一直以他为荣!”已经走出老远,颜季明突然又回转身,笑着补充了一句。
  泪,一下子流了袁履谦满脸。
  寒风呼啸,吹得城头的旌旗剌剌作响。
  注1:颜杲卿父子的事迹见于《资治通鉴》。文天祥的正气歌里边,“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说的便是颜杲卿。
  第三章 正气 (一 下)
  寒风呼啸,战旗翻卷如涛,
  数以万计的叛军蚂蚁般涌向城头,刀矛撞击声不绝于耳。颜杲卿手持横刀,淌着血泊在城头上往来酣战,将一个又一个叛军砍下城墙。
  “好男儿,跟我杀贼报效国家!”他大喝,接住一根从斜下方刺来的短矛,反手一刀,将来人的头颅削去半边。再踉跄数步,扑向另外一个垛口,与儿子一起,抓住云梯顶端的两个铁钩,父子两个齐心协力,将云梯和云梯上的贼兵掀成了滚地葫芦。
  “杀贼报国!”
  “杀贼报国!”
  “杀贼!”“杀贼!”“杀贼!”在老太守的激励下,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壮们争先恐后,用血肉之躯阻挡叛军登城的脚步。一个倒下,再一个扑上去,一群倒下,又扑上一群。
  青灰色的城墙迅速被热血染红,敌我双方的将士却都死战不退。就在此时,敌军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嘹亮的号角,“唐”,一面鲜艳的战旗,挑过墨一般的夜空,刺破四周无尽黑暗。
  “援军来了,跟我杀啊!”刹那间,城头上士气大振。袁履谦、翟万德、崔安石、冯虔还有儿子季明,如同传说中的大侠一般飞下城头,直扑敌军正中央。
  颜杲卿自己也是肋生双翼,挥舞着横刀,紧随大伙身后。在唐家儿郎的前后夹击之下,叛军崩溃如烈日下的残雪。转瞬之间,颜杲卿就杀出了一条血路,杀到了史思明马前。
  “救我!”史思明吓得大叫,拨马便逃。几名亲信挺刀为其断后,颜杲卿横刀一挥,泼出一片闪电。
  “噗!”,闪电闪过,红光飞射,叛贼的亲信们不相信的看着他,直挺挺的倒下马去。
  二马错蹬而过,颜杲卿挥刀,将另一个叛贼劈于马下。再一刀,抹断第三名迎战者的脖颈。反贼们不敢再阻拦他的去路,纷纷落慌而逃。老太守豪情满怀,紧磕了几下金镫,与史思明追了个马头衔马尾。
  “叛贼,哪里跑!”他大喝,挥刀欲剁。猛然间,眼前的史思明忽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唐皇帝李隆基。而那些贼兵贼将,则变成了平素与皇帝陛下往来密切的梨园子弟、斗鸡小儿。
  “你——”颜杲卿愣在了当场,刀尖指着李隆基说不出话来。
  李隆基却满不在乎地摇摇头,笑着道:“颜卿勿恼,朕不过是想跟他们玩玩而已。你不知道,朕不怪你。不怪罪你便是!”
  “陛下——!”颜杲卿气得直吐血,“陛下,你看看,“这四下里死的,可都是大唐子民啊!”
  “朕的子民么?”李隆基依旧不知道悔悟,笑呵呵地摇头,“他们为朕而死,难道不应该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