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当今窦宪是贤臣?(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贺六展开嘉靖帝的御笔。
  这是一首七言诗:“杀气晓严波上鹢,草堂未办终须置。君学秋胡不相识,闻说德宗曾到此。当今窦宪是贤臣。”
  贺六知道,当今皇上有一个习惯。在示意臣子办什么事的时候,总是喜欢用玄之又玄的法子暗示臣子。
  譬如说,嘉靖三十六年广州市舶司勾结地方官府贪墨海船税一案案发。内阁等了嘉靖帝的旨意整整一天。傍晚时,嘉靖帝派吕芳送来一个小孩玩耍的连环狮子球。连环狮子球是大球套着小球。大小球的松紧不一。众阁员皆不解嘉靖帝是何用意。
  唯有严嵩猜出了圣意:“皇上这是让咱们外紧内松。外,指的是广东的地方官员们。内,自然指的是宫里派驻广州市舶司的监管太监。”
  于是乎,广东的地方官们被严办。广州市舶司监管太监则仅仅降了一级。
  贺六心忖:眼前的这首诗中应该暗藏皇上让我办的事。
  其实,这首七言诗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任何的诗情、诗境可言。
  “当今窦宪是贤臣。窦宪?宪?”贺六在心中反复琢磨着这一句:窦宪是东汉的抗匈名将。他率军大破北匈奴,“燕然勒功”的典故就是出自他身上。当今窦宪?指的莫不是运筹帷幄,平定东南的胡宗宪吧?
  那么诗的最后一句,是在夸胡宗宪是贤臣。
  这些时日,裕王党里的不少御史言官都在说:胡宗宪是最大的严党,要彻彻底底的倒严,必要参倒胡宗宪。这些御史言官杀气腾腾、摩拳擦掌,准备收集罪名,上奏章弹劾胡宗宪。
  贺六心中了然,胡宗宪虽是严嵩的学生,却是治世能臣、清官廉吏。
  难道说,皇上是想让锦衣卫保贤臣胡宗宪,让锦衣卫去封住那些御史言官们的嘴?
  贺六猛然想起了一件事。当初查办丁旺案,丁旺将埋藏金银的地点,写在了一首藏头诗中。
  贺六又仔细看了这首诗一柱香的功夫。
  猛然间,他得出了一个与刚才相反的结论!皇上不是让锦衣卫保胡宗宪,而是让锦衣卫查办胡宗宪!
  这首诗每一句的第四个字连起来,正是“严办胡宗宪”五个字!
  在一首诗中,先夸胡宗宪是贤臣,又暗示锦衣卫严办他?
  贺六从这首诗中,窥测出皇上此刻矛盾的心情。
  是啊,胡宗宪是东南的柱石。却也是最大的严党。假如锦衣卫查办了胡宗宪,不正是告诫那些蠢蠢欲动的严党们:为告老还乡的严嵩卖命,死路一条,即便是胡宗宪这样的上柱国,朕亦要惩办么?
  &“看{正;*版章节上0`《
  君王,常常需要取舍。在倒严和胡宗宪之间,嘉靖帝选择了倒严,舍弃了胡宗宪。
  嘉靖帝沐浴完毕,换上了一身黑色道袍,回到大殿之中。
  嘉靖帝问:“贺六,你体会到朕的那首诗有何深意了么?”
  贺六叩首,回答了五个字:“严办胡宗宪!”
  嘉靖帝叹了一声:“唉,你是不是觉得朕不近人情?胡宗宪在东南,宵衣旰食、握发吐哺、清如水、能如国柱。。。最后朕却要你去查办他。”
  贺六道:“臣不敢欺瞒皇上。臣的确觉得,胡部堂这样的贤臣不应该被查办。”
  嘉靖帝在青纱帷帐中发出一声龙啸:“严嵩、严世藩该死!他们害的朕连胡宗宪这样的人都不能再用!”
  嘉靖帝走到贺六面前:“贺六,有时候,做君王,必须得杀伐决断!如今朝廷、地方的严党官员,处处与朕的内阁作对。朕必须痛下决断,弃用胡宗宪这个最大的严党,杀一而儆百!与九州万方、江山社稷相比,胡宗宪的分量,还是太轻了。”
  贺六几乎是咬着牙说道:“臣明白。倒严,必先震慑严党。震慑严党,必先除胡宗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