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该来的终究会来(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仲逸见身后知府衙门的兵马还有些距离,特意向罗英叮嘱道“黑金山的地形极为复杂,务必要留意,不能有漏网之鱼”。
  罗英两眼发光,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差事了,岂能不珍惜“仲大哥,你尽管放心,陶朔带我去看过好几次了,保证万无一失”。
  “兄弟们,虽说你们是知府衙门的人,但本官与你们知府大人有约,如若你们谁敢抗命,本官定要军法行事”。
  知府衙门的兵马赶到后,仲逸再次一番叮嘱,宛若当年在北漠和东南“本官当年随俞大猷将军、戚继光将军抗倭时,被斩之人有敌军的人,也有我们自己人”。
  一阵风过,让人不由心生一阵寒意,仲逸厉声道“前者因犯我大明,必死。后者因为犯我军规,不得不死,否则,我们的将士就会因此而死的更多”。
  马蹄起,嘶鸣扬,仲逸的随风而去,场面如同两军阵前。
  特定之人,往往对特定之物有特定驾驭之力,譬如好汉之于美酒,将军之于骏马,英雄豪饮,将军善骑射,驾驭不了一匹马,岂能统领千军万马。
  武艺就暂时不必展示,不过这骑术仲逸却发挥的淋漓尽致。
  “大哥,我们这不会真是要去阵前送死吧?我可还没有女人呢,要不……还是算了吧……”。
  一名军士言语间皆是怯怯,其他人也跟着有些紧张起来。
  那头领却歪头骂道“你们这帮孬种,不会动脑子吗?我们这里是云南,北方的鞑靼回来吗?东南的倭寇多少年都没有侵犯了,这么好的功劳,真的就不要了吗?”。
  “对对对,真要将军开战的话,朝廷早就派卫司和都司的兵马了,仲大人只是借助我们知府大人办个差事而已”。
  听到了有功劳,其他人纷纷附和道“听说仲大人每次办差都会立大功,更是从庶吉士直接到了翰林院侍读,这次我们有福了”。
  传言这东西,传着传着就变味了,中间还有个翰林院编修呢。
  确实有福了,这些人都在当地,对仲大人的大名不会不知仲大人出手大方,不是一般的大方,看看对盐课提举司衙门衙役的和盐户的奖赏就知道了。
  这次出动这么多人,仲大人岂不是更要‘一掷千金’了。
  不能排除,这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都听好了,咱们都是知府大人亲自精心挑选的,千万不能为知府大人丢脸啊”。
  那军士头领也提高了嗓门“就冲仲大人方才的那股子豪气,都他么给老子精神点”。
  在一旁的罗英确实听的有些不耐烦了,他早已跨上马背,原地打转道“我说这位军爷,你们若是说完了,咱们是不是该启程了?”。
  那头领立刻点头道“是是是,都听兄弟的,可是我们这到底是去哪儿呢?”。
  罗英回了一个无言的眼神,那人这才拍拍脑门“哦,对对对,差点忘了,不该问的,不问,不问……”。
  “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盐课衙门的吗?怎么从来都没有见过你?”,上了路,那头领又开始多嘴了。
  罗英淡淡的回了一句“怎么着?盐课衙门的人都要向你们知府衙门禀报吗?方才仲大人的话说的还不够明确吗?”。
  那人脸色却是变得很快“是是是,兄弟多嘴了,多嘴了,……只是不知兄弟该如何称呼?”。
  罗英快马一鞭,大声说道“本人姓‘不’,叫‘知道’,事后……仲大人会告诉你们的……”。
  陈府大院,陶朔正在这里舒舒服服的当着他的家丁,原本这样的日子就还会继续一些时日,却没想到那日上街去了趟诚信堂分店,听罗英说‘最近可能有行动’。
  听了这一句话,这小子立刻不淡定了。
  眼下云南大理、怒江一带设卡设哨,来回盘查的很紧,尽管这和城里的人没有多大关系,但陈覃这位昔日的户部侍郎却似乎很配合这样的场面,再次开始了他的——闭门不出。
  这些天,尤其夜晚,陶朔都会趁机来到陈覃的房外打探消息,表面上城内城外似乎切断了联系,但凭借陈覃的能量,要派出个把人还不是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