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美好的清晨(1 / 2)
次日清晨,天微微亮,盐课提举司衙门的衙役们刚刚换过值守,负责打扫院落的人已经开始祛尘净地,颇有规律的节奏。
自仲逸来盐课衙门后定的新规矩,一直留了下来,大家皆已习惯。
副都御史博远不仅在朝口碑好,生活习惯也非常规律:多年的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而且量很少,足以说明他的自律和坚持。
老御史大人这把年纪了,说话走路精气神叫一般年人都难望其项背,其的“奥妙”是这么简单而又不易做到。
空气不错,天气不错,院一尘不染,博远在随意走走,顺便打一套属于官的拳路,既能舒展筋骨,还能从另一角度领略一番当地的景致。
院路过值守的衙役们不由放慢脚步,生怕发出更大的响声而惊到了这位正在活动的老御史大人。
樊予来到院时,明亮的阳光早已洒下一片,这位佥都御史是要谁懒觉的节奏。
昨晚在知府衙门一通大喝,回到盐课衙门后再与仲逸继续,此刻他都觉得有些腹空空,昨晚干脆没吃几口行不行?
“樊大人,早”。
仲逸似乎更“懒”:睡得晚、起得晚,吃的“多”,喝的“更多”,还不怎么“管事”。
这位提举大人,向来都是举重若轻的风格。
望望全神贯注的博远,樊予也开始动动腿脚,一副舒服的神情:“仲大人早啊,盐课提举司的大院——真净啊”。
一套拳打下来,博远似乎要出汗的节奏,他从随从手接过布巾,抬头看见樊予和仲逸有了过来。
“樊大人,今日……”。
博远说话的语速很慢,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樊予和仲逸对此并不陌生,只是见他目光向前望去,双眉顿时金锁起来。
仲逸急忙转过身去,却见一名衙役正朝这边奔来,急匆匆的样子,后面紧跟着的便是都察院的一名衙役。
“仲大人,大人……”。
二人几乎是同时,向着各自的大人秉道:“出事啦,不少人把知府衙门给堵了……”。
博远已走前来,身后的仲逸和樊予紧随其后。
“到底怎么回事?把话说清楚了,不必着急”,博远依旧不紧不慢的样子,丝毫不见惊慌。
那两衙役相视一眼,还是盐课提举司的那名一等衙役前继续道:“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只听门口有人喊着说‘知府衙门胡乱断案,草菅人命,他们要找个说话‘,而且要找朝廷来的都察院的御史”。
有些气喘,这名一等衙役还不忘补充一句:“哦,对了,门口聚集起来的人,大约有五六十个,年轻的、年长的都有,很激动的样子”。
在看看一旁都察院的衙役,不停的点着头。
博远微微笑道:“哦,原来是此事啊,看来他们错当老夫在知府衙门呢”。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一般朝廷来的人,大多都是在知府衙门的,盐课衙门此次倒是捡了个便宜。
找博远的是找都察院,找都察院离不开樊予,这时他转身道:“大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需要过知府衙门一趟吗?”。
博远挥挥手,那名衙役便立刻退去,他再次转过身去,郑重其事的说了一句:“此事既然是找我们都察院的,让樊大人去一趟吧”。
樊予微微一愣,仲逸急忙提醒道:“对啊,大人所言极是,樊大人也是佥都御史嘛,纠察官记、为民申冤,本是御史的指责所在嘛”。
每次有种“冲在前面”的感觉,樊予这才反应过来:此事虽然棘手,但所处理得当,依然可算作出京后的一件功劳,付出必有回报。
这么一安排,博远又向仲逸说起昨日宴请灶户的事儿,他已与灶户代表林大团约好:到他们家走走,看看他们的生活到底如何? ↑返回顶部↑
自仲逸来盐课衙门后定的新规矩,一直留了下来,大家皆已习惯。
副都御史博远不仅在朝口碑好,生活习惯也非常规律:多年的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而且量很少,足以说明他的自律和坚持。
老御史大人这把年纪了,说话走路精气神叫一般年人都难望其项背,其的“奥妙”是这么简单而又不易做到。
空气不错,天气不错,院一尘不染,博远在随意走走,顺便打一套属于官的拳路,既能舒展筋骨,还能从另一角度领略一番当地的景致。
院路过值守的衙役们不由放慢脚步,生怕发出更大的响声而惊到了这位正在活动的老御史大人。
樊予来到院时,明亮的阳光早已洒下一片,这位佥都御史是要谁懒觉的节奏。
昨晚在知府衙门一通大喝,回到盐课衙门后再与仲逸继续,此刻他都觉得有些腹空空,昨晚干脆没吃几口行不行?
“樊大人,早”。
仲逸似乎更“懒”:睡得晚、起得晚,吃的“多”,喝的“更多”,还不怎么“管事”。
这位提举大人,向来都是举重若轻的风格。
望望全神贯注的博远,樊予也开始动动腿脚,一副舒服的神情:“仲大人早啊,盐课提举司的大院——真净啊”。
一套拳打下来,博远似乎要出汗的节奏,他从随从手接过布巾,抬头看见樊予和仲逸有了过来。
“樊大人,今日……”。
博远说话的语速很慢,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樊予和仲逸对此并不陌生,只是见他目光向前望去,双眉顿时金锁起来。
仲逸急忙转过身去,却见一名衙役正朝这边奔来,急匆匆的样子,后面紧跟着的便是都察院的一名衙役。
“仲大人,大人……”。
二人几乎是同时,向着各自的大人秉道:“出事啦,不少人把知府衙门给堵了……”。
博远已走前来,身后的仲逸和樊予紧随其后。
“到底怎么回事?把话说清楚了,不必着急”,博远依旧不紧不慢的样子,丝毫不见惊慌。
那两衙役相视一眼,还是盐课提举司的那名一等衙役前继续道:“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只听门口有人喊着说‘知府衙门胡乱断案,草菅人命,他们要找个说话‘,而且要找朝廷来的都察院的御史”。
有些气喘,这名一等衙役还不忘补充一句:“哦,对了,门口聚集起来的人,大约有五六十个,年轻的、年长的都有,很激动的样子”。
在看看一旁都察院的衙役,不停的点着头。
博远微微笑道:“哦,原来是此事啊,看来他们错当老夫在知府衙门呢”。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一般朝廷来的人,大多都是在知府衙门的,盐课衙门此次倒是捡了个便宜。
找博远的是找都察院,找都察院离不开樊予,这时他转身道:“大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需要过知府衙门一趟吗?”。
博远挥挥手,那名衙役便立刻退去,他再次转过身去,郑重其事的说了一句:“此事既然是找我们都察院的,让樊大人去一趟吧”。
樊予微微一愣,仲逸急忙提醒道:“对啊,大人所言极是,樊大人也是佥都御史嘛,纠察官记、为民申冤,本是御史的指责所在嘛”。
每次有种“冲在前面”的感觉,樊予这才反应过来:此事虽然棘手,但所处理得当,依然可算作出京后的一件功劳,付出必有回报。
这么一安排,博远又向仲逸说起昨日宴请灶户的事儿,他已与灶户代表林大团约好:到他们家走走,看看他们的生活到底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