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小小寺(上)(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来了一张新面孔,也是个姓冯的,中等个子的中年人。
  此人来到村庄后,先是大方的为每家施舍又是给吃的,又是给银子,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
  之后便是认‘族谱’,大家都是同一姓,按照姓氏地域划分,搜肠刮肚的找寻一番,总算‘对上了号’。
  如此一来,这个叫冯三保的中年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住在这个村庄了。
  由于他的‘辈分’高,比村里任何一个人都高,而且又出手大方,颇有家资,所以大家拥戴他为‘族长’。
  这个族长,或许年纪有点轻、资历有点浅,但绝对是最有钱财、最能折腾的族长。
  冯三保,自从他做了这个族长后,首先想到的是为村里谋出路修路、盖房、搭桥、种树等。
  不用说,村民的这些开支,皆是由冯三保掏的银子,他只是说自己祖上经商赚了点银子,后来遭了洪灾而差点彻底丢了买卖,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才想起为乡亲门做点事情。
  当地的知县大人还带衙役们表彰了一次这个冯三保,并说他脑子活、不忘本,出手也大方,是个很不错的人。
  从此以后,冯三保就在村里说一不二,成了名副其实的——族长。
  这事儿闹得,连他祖上到底是谁都没弄清楚,就请他做族长?
  事关身世,都是听他一人之言,顶多就是他的几个随从‘证明’,怕是银子的力量吧?
  有了衙门的号召,冯三保鼓励大家开垦荒地每家每户每年的任务就是开垦荒地,之后在开垦好的地上种植庄家,或者牧马放羊,养鱼养鸭。
  村民们日子过得渐渐好了起来,冯三保也慢慢从他当初花出去的银子中开始‘回本’开垦这些地、盖这些房屋,还有修路搭桥,所有开销都是他的。
  这一片田都是他的,这一地也都是他的,这一片‘天地’都是他的。而其他村民,无非就是替他干活而已。
  大家也愿意这么做,毕竟这要比以前的日子要好很多。
  渐渐的来这个村里的人也就多起来,不过村民们都知道,所有来人都是来找冯三保的。
  冯三宝的住处,确实很大、很气派。
  一片青砖绿瓦,石板铺的平平整整,院墙圈建的规规矩矩,看上去倒像是个衙门或者书院之类的建筑,在山村之中有此一地,确实有些特别。
  听说这个冯三保祖上是有些功名,自己也捐了功名,只是没有落到实际职务,挂个虚名而已。
  即便如此,大明朝对官民的住处规制有规定,不是什么人都不敢僭越的。
  怎么办?都到这地方了,人家就是想住个房舍连片、绿树成荫、院墙成排的地方、怎么了?
  后来众人一琢磨请高人指点,先看看风水再说。
  ‘高人’很快就请到了,只要肯花银子嘛,
  不过,这位高人到来后,没有怎么看风水,却是给他们支了一个‘高招’。
  众目睽睽之下,众人瞪大了眼睛,这位高人只说出两个字——寺庙。
  得了一锭银子,那高人离去后没多久,冯三保终于反应过来了。
  这寺和苗是有区别的,冯三保决定他要修建一个寺院,因为那样可以供养僧人……
  不得不说,银子是很有威力的,那怕是看着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唐的事儿,它偏偏就做成了。
  一年后,一座叫‘大空寺’的地方,赫然出现在瓦胡同村中,因此处距离大理府城不是很远,于是很快就出了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