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在家千日好(上)(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罗龙、严氏相继被杀,从此穆一虹借助之前结识的关系找了一处院落,继续她的才艺。
  前来之人都是熟人,大家饭后喝喝茶、听听琴曲,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后来名声渐渐大了些。
  如之前翰林院的庶吉士费思应,也是仲逸在翰林院的同窗。当初正是他拉着仲逸一起去穆一虹那里,否则仲逸真还不知道此事。
  当然,客人临走时总归是少不了赏银的,其不乏出手相当阔绰之人,日子久了,她的财富自然积累不少了。
  若论出身而言,穆一虹几乎是没有出身的。
  但若论财富和阅历,莫说一般的男子,是大门大户的人家,也不是轻易可以拟的。
  然而这不是情感:之前的感激之情,甚至于信任、同情等所产生的情感,或许能增进两个人的关系,但绝不是谈婚论嫁那种情感。
  穆一虹信任仲逸,这才将自己的真实身世全部告知于他,而仲逸也当面答应:不管多远、多久,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一定会全力设法替她打听爹娘的下落。
  连同现在的诚信堂,仲逸都向管事的老姜头、罗英、小地瓜吩咐过:店里贴出告示,说的是谁家多年前失散过一个女儿?当时只有八岁,在浙江杭州一带……
  穆一虹身唯一的两个特征:一个她母亲留给她的香包,面绣着穆家特有的图案。还有是穆一虹背那月牙形的胎记。
  在保定府博远县查处命案,在大同府查处怯战案,连同南下福建抗倭、北御鞑靼,每到一处,仲逸都会趁机向当地衙门、店家伙计、马夫樵夫之类打听穆一虹托付之事。
  尽管每次都没有结果,但仲逸从未放弃过,也从未想过要放弃过。
  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杭州到京城,相隔遥远,希望渺茫这一层,穆一虹心也是再明白不过……
  “还请夫人日后不要再提及此事,诚信堂的产业将会越做越大,即便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完,以后还要做下去”。
  仲逸起身向宋洛儿说道:“诚信堂是家,只要有诚信堂在,有老姜头、罗英、小地瓜、陶朔在,以后还会有更多人、更多品行俱佳之人加入。
  有了诚信堂,穆一虹家也有了家,有了你这样的姐妹,还有这么多产业、这么多的人,她不会寂寞,也不会有人敢欺负她……”。
  宋洛儿微微叹口气,对着仲逸,将目光迎了来:“夫君说的也几分道理,你刚从辽东回来,多歇息几日。此事,暂不提了”。
  一个大大的拥抱后,二人缓缓走出屋门,院阳光正好、一片的明亮……
  说笑声,仲府的大门被打开,进来是宋洛儿的丫鬟桂儿,还有随她一起街的陶雯儿。
  “仲大哥,二夫人,我们街买了好多食材:酱肉、鹅肝、羊腿、鸡腿、鸭丝、青瓜……”。
  来到院里,桂儿说道:“仲大哥刚从辽东回来,理当补补身子,我与雯儿特意起个大早……买的都是新鲜的……”。
  仲逸与宋洛儿点点头,桂儿是宋洛儿在蠡县时伺候左右的丫鬟,不仅心细,更对宋洛儿和仲逸的喜好十分了解,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从不要人操心。
  “仲大哥,那个都察院佥都御史,是之前常来咱们院里的樊大人晚要来府,说是要与你痛饮一杯”。
  二人正欲进屋,却听陶雯儿停步道:“看他的样子,这位都察院的樊大人,是有什么喜事吧?”。
  仲逸呵呵一笑:樊兄已经知道自己回来了,他所谓的喜事是多喝一杯。
  若说在京城,谁的酒可以少,但绝对不能少了樊予这顿酒,他可是一个无酒不欢之人。
  从当初的刑部五品郎,到如今的都察院四品佥都御史,虽然品阶去了,但樊予似乎还是觉得刑部呆着自在。
  他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适应了都察院的差事,在他看来:都察院应该是年长者的衙门,为何?身为言官,弹劾别人,既要有一身的正气,还要有一身的本事。
  否则,即便你弹劾了别人,最后也会因证据不足无法被治罪,而不了了之。
  既参不倒人家,反而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