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缓兵之计(中)(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傍晚,西沙城。
  城众将士们正准备用晚饭,监军仲逸从城墙巡视一圈之后,再次回到自己屋。
  程默已将饭菜端了来:一份羊骨汤、一个面饼,还有一钵菜米粥。
  这个季节,这种地方,能吃到这样的饭菜,已相当不错了。
  作为朝廷派来的监军、翰林院侍读学士,仲逸也没有特权,只是可以将饭菜端到屋里而已,标准全都是一样的。
  “你还是亲自去查探一番,我总觉得最近好像有什么事儿要发生”,见到程默后,仲逸特意叮嘱他:再次出城打探敌情。
  眼下,正是敌我双方较量关键时期,但气氛似乎却呈现出一片难有的安静之,这样安静,确实有些不正常了。
  说实话,眼前饭菜还算不错,典型的大锅饭,但确实提胃口。程默走后没多时,却听门外再次传来了脚步声。
  不用说,是仲姝回来了。
  正好,有夫人陪着,仲逸这才觉得有吃饭的感觉,只是条件确实差了点,二人相视一笑而不语:当是在京城的仲府大院了。
  饭后还是有杯热茶喝的,这是从京城翰林院出来时,程默特意为仲逸带的。
  行军打仗尤其武将,谁会带这些东西?只是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的仲大人,纯粹的一个官、人,也不足为了。
  “魏申多谋,阿帖木尔易动,这不足为,只是没想到他如此用心之深”。
  听仲姝说完那封书信,仲逸不由的笑道:“这些话,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师兄听了,还真会信以为真的”。
  似乎是魏申摸准了林宗武的脾气,在信开头便提到了‘林将军英勇神武,连战告捷’,之后便再次说到他们黄沙城内‘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在这一抑一扬之间,隔着纸张都能感觉到他的险恶用心。
  “若是换做你,站在魏申的角度,如何破解眼下的困局?”,仲姝双眼紧紧盯着眼前的夫君,自从来到北漠之后,仲逸所遇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东南抗倭的复杂度,鞑靼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初在东南抗倭时,有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名将掌舵,仲逸初来乍到,自然轻松许多。
  可是,这次北征呢?
  莫说别的,主将是师兄林宗武,他自己本身也大不了几岁,莫说是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了,算是早几年入伍,与敌军对阵的机会多一些,但相俞大猷、戚继光这些良将,还有很远的距离。
  人,总归要自己独立承担的,否则,永远不会做到真正意义的‘独当一面’。
  此次北征,之前还有戎一昶这么个特殊的角色,但眼下的战事,落到了林宗武与仲逸身:一个主将、一个监军,只因二人关系非寻常,其实谁也不谁轻松多少。
  一边是师兄,一边是夫君兼师弟,仲姝对这场战事,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凌云山时,他们三人打小读过兵书,下山后仲姝更是再次翻阅不少兵法,在重新阅读时做了批注,然而书得来终觉浅,还得要靠实战。
  “当初,经常听师父说‘知己知彼’,现在才体会到这有多难:我们面临的是魏申,但不知道他要如何部署,我们自然也动不了”。
  仲姝说道:“若是分类,而后再逐一推测、排除,那可能性多了。是不是……再试探试探?”。
  有的时候,怕敌人不动,他越是不动,你越不知道他接下来的动作。要是一动,反而能好许多:异动,便是找出马脚、蛛丝马迹的机会。
  在此情形之下,若敌人一直按兵不动,则我方需要主动出击,那怕是虚张声势、虚晃一枪,也要惊动敌军。
  那怕明知是‘打草惊蛇’,也起码通过‘打草’,来判断‘蛇’的动向。
  作为朝廷北征大军实际的‘军师’,仲逸决定不这样做,他要再次恢复之前‘不按套路出牌’的风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