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高手过招(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宗武不以为然道:“来不来是他的事儿,写不写是你的事儿了”。
  阿帖木尔侧过脸去,一旁的书桌笔墨纸砚俱全,看样子不去这份书信,怕是说不过去了。
  “我不会写字……,爱怎怎地,看着办吧”不知阿帖木尔算不算早有准备,有意做这个无赖。
  林宗武却并不着急:“无妨、无妨,军有书办可以代笔,只是最后还得要你亲自署大名”。
  呵呵,话都说到这个份了,再不答应,恐怕都对不起桌那两碗酒了……
  黄沙城,帅营。
  阿帖木尔不在城,魏书办一肩挑两担:亦帅亦谋。
  众人口称呼的‘魏书办’,本名魏申。名义,无论武之职,他都是无官无职。而实则此人颇受鞑靼俺答汗的信任,可以出入各种场合议事,尤其战事来临之时。
  魏申读过不少书,对行军谋略十分熟悉,与阿帖木尔搭档多年,主要负责后方粮草运送、执掌军纪,记录军功赏罚,参与制定兵力部署、训练计划等,在军威信颇高。
  相阿帖木尔,魏申的名号有过之而无不及,说白一点,此人的角色有点类似参与军国大事的大学士,而且是偏重于军政方面。
  “魏大人,这是那个叫林宗武的将军在戏弄我们,阿帖木尔将军被他们控制在东沙城,要你前去面谈,这不摆明了是个陷阱嘛?”。
  营,黄沙镇一名副将向魏申说道:“以末将之见,魏大人绝不能前往东沙城,我们调集兵力,攻下这两座城池,才是最大的回击,对阿帖木尔将军、对大汗也算是有个交代”。
  “对,说的没错,我们不能任由那个姓林的年轻人牵着鼻子走,请魏大人下令,末将们愿即可前往东沙城,攻下城池,救出阿帖木尔将军”。
  众将领齐声拜道:“请魏大人下令,我等愿前往”。
  这番表态,俨然是鞑靼军压抑多日的一种情绪释放,也是众将领在当前形势之下唯一能做的:向东沙城、西沙城各自派出一万的兵力,如今进退不能,只有增加兵力,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大军师’,魏申当然不会轻易答应属下们的请求,更不会像阿帖木尔那样,还没有弄清原委的前提下,贸然出兵。这些都是兵家大忌,他不可能不知道。
  “诸位将军,大家稍安勿躁,无论东沙、西沙城,我们都是要夺回来的,阿帖木尔将军迟早也会回来,只是眼下我们首先弄清楚的是:林宗武为何要让魏某人去东沙城呢?”。
  魏申不紧不慢道:“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如今阿帖木尔将军遭大明军队暗算,若是连我这个小小的‘书办’也跟着栽进去,黄沙镇的局面,恐怕……”。
  显然,魏申压根没有打算去东沙城见林宗武。那封书信写的:请魏兄来东沙城,与林将军一叙,把酒言欢,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则对所有的将士而言,也是一桩美事。
  现在看来,魏申是不愿成全这桩美事了。
  “末将明白了,原来林宗武如此煞费苦心,是为扰乱我军军心,之后再趁机攻下黄沙城?”。
  那名黄沙城守城副将说道:“既是如此,请魏大人下令,兄弟们绝不贸然出兵,更不会意气用事,一切唯大人马首是瞻”。
  此言一出,众将领频频点头表态。
  看来,这个魏申确实有两下子:只言片语间,既说出了自己不去东沙城的缘故,更凝聚了在场将领的决心。
  “这话说的没错,他林宗武想乱我军心,但我们偏偏不乱,如今西沙城、东沙城皆失守,军不安情绪蔓延,为帅、为将者,更要看清情势、带头表率、稳定局面”。
  魏申再次向众人重复了一句:“至于接下来的部署,我还没有想好,诸位稍安勿躁,等明日一大早,我们重新议事,还是在这里”。
  此言一出,众人连连点头,再也无人催促即可发兵,那是鲁莽的表现。
  “派出去的那两万将士怎么办?他们可都还在原地待命呢”,那名副将前说了一句,刻意压低了声音,但其他人还是能听的出来。
  魏申也没有回避,不假思索道:“还能怎么办?撤回来呗,大明在西沙、东沙两城内的兵力应在一万左右,他们有城墙、城门,有火炮、有箭楼,我们同样派一万兵马攻城,岂能攻的下来?”。
  这话说的,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用相同的兵力攻城,若双方装备相差甚远,则显然不能用直接强攻的方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