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最后的备战(上)(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言一出,大家一阵欢呼。
  欢呼之余,有人还是隐隐有些担心。
  “林千户,我们虽然增设不少炮台,但有些火炮太过陈旧,或者之前出现故障,还未调试好,放在那里是个摆设”。
  一名百户向林宗武建议:“要不,咱们向俞将军请示,把这些多余的炮台撤出来,如何?”。
  林宗武不假思索道:‘你我只有执行军令的份,何时让你动这心思了?那些火炮只是出了点问题,没准也能响他两声,万一打了呢?’。
  那百户连连点头,心却还是疑惑不解:军还有一批好的火炮,竟然拨给了戚家军,说是支援浙江抗倭。
  到底是谁支援谁呢,都搞不清楚了。
  不过,这话,可不能问,事关战事部署,弄不好,真的会军法处置的。
  ……
  福州城内,繁华依旧,相往日,这些日子街来来回回走动的,大多是军士,他们手执兵器,或骑战马,或拉着木车。
  木车之,大大小小的麻袋,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一车车的,看着都是沉甸甸的。
  有人说这些粮草,有人说是军饷,还有人说二者皆有。
  眼下抗倭在即,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筹集粮草,也不足为。
  也有人曾见过守门差役用刀将麻袋捅开,里边是一粒粒的大米,还有人说麻袋底下有一只只的木箱,箱自然是沉甸甸的‘硬货’。
  要说怪的,倒是这些粮饷的存放之地。
  福建城外,一块硕大的空地,几日前来了千余名军士,连同当地衙门协助下,很快圈起一个院落,一个很大的院落。
  院落四周皆以木桩相围,院内是一个个的大木棚,棚下的木台之,便是那整整齐齐的**袋,堆得满满的、高高的。
  木棚一侧便是一排简易小屋,如此一来,无论留守的军士,还是堆放的粮饷,皆能免去风雨之苦,堆放多久都不是问题。
  院落外,一排排的军士手执兵器、死死把守,门口进出更是盘查甚严,如此,也更好的说明:里面有‘真货’。
  而最近听说,福建总兵官俞大猷将亲自前来这里,犒劳前期抗倭有功将士,同时,分发粮饷。
  大家都这么说,至于俞大猷将军何时到来,又如何分发这些东西,不得而知了。
  在这一带,要说最大的城池,自然是福州城了。
  城人来人往、店铺林立,还有不少作坊,无论多重要的东西放在这里,都是合理的。
  试想,若是连福州城都被倭贼攻破了,还有那个州县能守得住?
  话虽如此,对眼下的战事,还是不得不小心。
  身为朝廷翰林院侍读、监军协理的仲逸,受命而来,特意向城百姓、商户做动员,号召他们:能躲一躲、避一避的,还是最好提前准备。
  “大伙儿静一静,静一静,先听本官说,这位是朝廷委派的监军协理仲大人,他有话要告知大家”。
  说话的是福州知府,他的身后,数名随从,衙门的不少差役站立两旁,阵势确实不小。
  城内一块高高的木台,围着很多人,男女老幼都有,不少行人闻声后纷纷驻足而立,踮起脚尖,细细的盯着台。
  咳咳,仲逸见人群终于是安静了下来,他便前一步,站在了更显眼的地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