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有事托付(3 / 3)
“仲大人,老头儿我自知有些唐突,但缘分使然,身为翰林院侍读,大人领了监军协理,偏偏来到陶家庄,来到陶家庄,又偏偏来到我陶家”。
陶老头儿竟流出两行清泪:“请仲大人带我不孝儿女一起到京城,为他们谋个出路,朔儿读书无望、雯儿无望功名,老头儿我,不甘心啊……”。
“爹……”,陶朔与陶雯儿立刻下跪拜道。
此举看似唐突,细细想来,实则有其必然之处。
试想,无论谁家有这样的子女,岂能甘于如此庸淡一生?
见仲逸沉默不语,老陶头便将提前准备好的银两拿了出来。
“我陶家虽不得京城大户,但略有薄产,这是一千两银子,当是盘缠了”。
陶老头儿笑道:‘我那兄弟也住在村,我兄弟二人从小和睦,你们走后,与他们一起吃住。我这一把老骨头,再撑个十余载不成问题,等着儿女们出息了’。
考试不,却一心功名,科举害人啊。
好在陶朔、陶雯儿并非奔功名而来,只是此处远在东南,要向京城带两个人,绝非易事。
事已至此,仲逸也只得说句话了:“此事,晚辈还要请示过家师之后再做定夺,东南抗倭在即,还是等等再说吧”。 ↑返回顶部↑
陶老头儿竟流出两行清泪:“请仲大人带我不孝儿女一起到京城,为他们谋个出路,朔儿读书无望、雯儿无望功名,老头儿我,不甘心啊……”。
“爹……”,陶朔与陶雯儿立刻下跪拜道。
此举看似唐突,细细想来,实则有其必然之处。
试想,无论谁家有这样的子女,岂能甘于如此庸淡一生?
见仲逸沉默不语,老陶头便将提前准备好的银两拿了出来。
“我陶家虽不得京城大户,但略有薄产,这是一千两银子,当是盘缠了”。
陶老头儿笑道:‘我那兄弟也住在村,我兄弟二人从小和睦,你们走后,与他们一起吃住。我这一把老骨头,再撑个十余载不成问题,等着儿女们出息了’。
考试不,却一心功名,科举害人啊。
好在陶朔、陶雯儿并非奔功名而来,只是此处远在东南,要向京城带两个人,绝非易事。
事已至此,仲逸也只得说句话了:“此事,晚辈还要请示过家师之后再做定夺,东南抗倭在即,还是等等再说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