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再容些时日(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千户所,千余人,但这一千余人,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千户所。
  当初,山东沿海一带闹倭患,还在卫司指挥使林啸义麾下的林宗武,自告奋勇组成一个四十人的敢死队,月色之夜探出倭贼虚实。
  后来在仲逸的协助下,大军很快找到倭贼主力,朝廷大军得以全胜。之后,林宗武被封为百户,御赐武举出身。
  此事,在军广为流传。
  北征鞑靼军,朝廷大军为出一支“兵”致胜,林宗武以百户之职,亲率三百人的敢死队,做了这支兵头领。
  北漠冬日一战,鞑靼军主力被击退,而那支三百人的‘兵’,最后只有七人生还。
  回京之后,林宗武被封为正五品的千户。
  同时,这个千户所也有了新的封号:英勇千户所。
  后来,鞑靼军直逼京城,林宗武率部两次突袭敌军,皆获大胜。
  这一仗后,林宗武被封为从四品的千户,并率部去甘西一带秘密练兵。
  无论兵器装备,练兵调遣,英勇千户所,绝非普通千户所可及。
  从此之后,林宗武的大名,简直如雷贯耳。
  “是英勇千户所林千户,下官在浙江时,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觉得此人非但勇猛,更是一个难得的可塑之才”。
  思忖半天,仲逸终于开口道:“此事一旦由皇帝问起来,英勇千户所出面,似乎能顺利些”。
  无论要旨意,无论近水楼台先得月,英勇千户所回到京城,必能将此事禀明圣。
  只要千户所的奏请得以准许,戚家军、俞大猷麾下抗倭将士的意愿,自然不会落空。
  “英勇千户所个个都是忠勇之士,林千户更有良将之风,今日多加磨炼,他日必成大业”。
  一直没有言语的俞大猷,终于表态了:“立刻传林千户帐议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后之事暂且不论,单说眼下这抗倭之事,才是众人最为关切的。
  ……
  “海防一带虽有部署,但毕竟沿岸线太长、地形复杂,无法集兵力对付一处,处处重兵把守,又兵力也不够”。
  刚刚参与议事的林宗武道:“末将建议,先派人到海密探,确定倭贼主力动向,集兵力应敌,如此,既能克敌制胜,又能最大限度较少我军将士伤亡”。
  切要害,找出主力,无论火炮、火铳、弓箭,才可以派用场。
  用兵之道,细细品来,这算不得计谋,可算作明智之举。
  福建沿海一带的兵力部署,在戚继光到来之前,俞大猷早已命人防守,所谓攻守、攻守,守得住,更要立足于攻。
  “林千户所言甚是,有熟悉沿岸一带地形的军士,此事交给他们,最合适不过”。
  沉默片刻,俞大猷转身向仲逸问道:“仲侍读,说说看,你还有什么建议?”。
  大军师的名号,可不是白给的。
  自从来到福建后,仲逸还是初次参与军议事,对当地的情形几乎全然不知,所谓的‘高论’,又从何而来?
  师父凌云子曾反复叮嘱过:“有些经典之言,看似简单,而往往越简单的话,其越有奥妙所在,如说知己知彼……,如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