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侍读不好做(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或许两层意思兼有之。这要看他自己如何去把握了。
  裕王府,王府侍卫来报:去客堂喝茶。
  仲逸心不由笑道:今日,不用去后花园种高粱、大豆,也不用去木亭下对弈了。
  “今日,我们不读书了,眼下东南倭寇来犯,朝所议皆是此事”。
  朱载垕笑道:‘咱们也说说这抗倭之事?如何?’。
  这并不意外,说起抗倭,仲逸还真有话说。
  单论战事,无非兵马、钱粮这些,但此刻既不在两军阵前,更不是在运送粮草的路。
  “殿下,说起抗倭之事,时有来犯,时有狙之,来了灭之,灭后复来,反反复复,从来都不消停”。
  仲逸抛了一句:“难道,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路可走吗?”。
  明眼人都能品得出来,这是在等裕王的看法。
  “既来之、则灭之,有何不妥?”,朱载垕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难道?我们也学他们,打到倭国去?’。
  这话说得,该如何应答?
  “殿下,下官斗胆,有些不成熟的看法”。
  仲逸试探的说了一句:“若是能开海禁……”。
  没错,是关于海禁的事儿。
  在大明,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也是一个极为微妙的话题。
  太祖皇帝朱元璋曾下旨寸板不得下海,永乐大帝派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历史壮举,但只限于朝贡贸易。
  如此,也并未为百姓带来太大的利益,与沿海各国厚往薄来、大加赏赐,间接也是一种负担。
  从此之后,朝廷对海禁多有变化,但还是以强化为主,到嘉靖帝时期,已是高度强化。
  “仲侍读,此处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载垕自然看出仲逸的心思:“事论事,只要为朝廷大计,总是可以说的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