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再进王府(下)(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个时候,仲逸还只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但有袁若筠、樊予,甚至外叔公泰的协助,能量大了许多。
  如此,要完全换掉一个当铺的记录信息,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如此一来,朱载垕查到的结果却是:在仲逸初来京城时,只是协助樊予做些类似幕友的事儿,连住的地方都是租的。
  到翰林院以后的经历,朝几乎人人得知:仲逸先是以庶吉士的身份,督办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回京后,他便成为翰林院七品编修。
  后来,鞑靼军直逼京城,仲逸以编修身份领钦差副使,负责与鞑靼军谈判,并去大同核查仇鸾指挥战事始末。
  返回大同时,因与一个抚琴女子同居一室,仲逸被押入大牢,但很快出狱,且成为翰林院六品侍读。
  这两次非寻常的经历,才让人们有了这样的说法:仲逸这个小小翰林的身后,站着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如果没有破格重用,此时的仲逸,恐怕还是个小小的庶吉士吧?
  而能做到如此大手笔的,除了皇帝,还能有谁?
  这种情形下,朝流传的说法,不得不信。
  之前,在裕王府的侍读是高拱,如今他已领了新的差事,偏偏在这个时候,仲逸入了王府,做了侍读。
  朱载垕,岂能不下一番心思吗?
  他这位千岁爷,在小小翰林院侍读面前,同样是有所保留,甚至忌惮的------忌惮他身后的那个人。
  真费劲……
  “那里有个叫大煤矿的地方,你去过没有?”。
  朱载垕知道: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已有了答案,而大煤矿才是重点所在。
  这个结果不难预料,说起榆林府的事儿,会说起大煤矿。
  “启禀殿下,大煤矿发生打斗时,下官正与当地的同知大人在一起,因当时情形不明,衙门还未定论,下官不便前去。到三边镇时,听说钦差大人在镇,于是,下官将这件事,告诉他们”。
  这是当初仲逸与李序南约好的说辞,现在到了王府,已没有必要刻意隐瞒:裕王对他此次西北之行的真正目的,想必早知晓。
  仲逸心再清楚不过:无论扳倒严氏父子,还是为西北百姓解忧,要获取朝支持,而朱载垕是十分关键的一个人。
  “哦,原来是这样啊,你还是应该去看看的,那怕是当地衙门过问之后呢?”。
  很明显,双方都无推心置腹的意思,朱载垕知道:这个话题,也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也罢,还是说说咱们眼前这块地吧,除草之后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