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兄弟暂别(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序南向外望望,刻意压低声音:“事关前些日子那批兵器、校场、战马等,户部拨银的一些细节”。
  这事办的不错。
  …………
  晚饭之后,樊予和仲逸去李序南府,三人户部之事,再次商议一番。
  但从李序南所掌握情况来看:只能得知户部向兵部拨放的银两,只是兵部如何花销这笔银子,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兵部与都督府,是否按照朝廷规制来完成这批兵器、马匹的采购,间有何猫腻,目前同样不知。
  朝廷将这项差事才分发下去,目前还在进行。
  三人此商定:先设法继续盯住此事,至于下一步,只能见机行事,完工核查之时,再做最后定夺。
  如此,也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三人当,樊予在刑部,李序南也从之前的户部,调往地方知府衙门,而仲逸则在翰林院,谁也无法直接插手:兵部与都督府的事儿。
  只能从长计议了。
  “我明日便到王府向裕王殿下请示,朝廷这边,有袁侍郎周旋,但愿能尽快得到准许”。
  仲逸前向李序南安慰道:“只要办妥,兄弟我即刻来榆林府,到时,我们二人再做一番事业”。
  樊予在一旁打趣道:“你们尽管去,反正也一年半载的事儿,京城这边,有我照应着”。
  ……
  次日,仲逸如期去往裕王府,辗转半天,才说起去榆林府之事。
  “仲侍读,果真与众不同,一个翰林,偏要去西北榆林府”。
  朱载垕不解道:“既是为了解民情,又为何要单单选榆林府呢?”。
  或许,这是裕王的一句无心之言。
  也或许是他:另有所指。
  严士蕃插手榆林府煤矿之事,以裕王的能量与人脉,想必早有耳闻。
  对仲逸来说,他基本不用担心这一点:裕王对严氏把持朝政,极为不满,这在朝已不是什么秘密。
  既然在裕王府做侍读,仲逸自是要向朱载垕说的,瞒是瞒不住的,不过,即便如此,裕王是不会从作梗的:他巴不得有人将严氏连根拔起。
  随意一问,自然也要随意一答了。
  “启禀殿下,榆林府北邻鞑靼部,两地气候与水土也更相似些,对于了解鞑靼军作战,或许有用”。
  仲逸一脸游山玩水的姿态:“况且,下官从小到大,还未去过榆林府呢,顺便也长长见识”。
  既是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好,这个忙,本王帮你”。
  朱载垕笑道:“本王自会向父皇说明,只是你回京后,还得继续做王府的侍读。到时,也讲讲在榆林府的所见所闻”。
  太好了,要的是这句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