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筠儿的烦心事(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用一个女人的眼看男人:仪表堂堂是永远不会少的。
  而这一切,仲逸无疑都是具备的。
  出身名门,无论多么纨绔、刁蛮,总归是见过大世面的,袁若筠也不例外。
  起初,与仲逸接触,袁若筠自是做过一番思量的:只要在京城不怕。毕竟当时,仲逸只是个来京的小老百姓一个。
  不久以后,他们二人便有了:若一当铺。…………
  从内心而言,仲逸对袁若筠是十分感激的:若没有她,自己开不了若一当铺,甚至于后来在翰林院的一切,都要改写。
  若说袁若筠对仲逸情有独钟,是因在袁府不会遇到:像他这样的人,而仲逸对袁若筠呢?
  出身名门、天生丽质,虽刁蛮任性些,但心底善良。见过世面,虽谈不聪慧,但绝对明智。
  二人时常还能玩笑打闹一番,活泼异常。
  试问,这样的女子,能有几人能拒?
  仲逸也不例外,他也有七情六欲。
  但是,这种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礼部侍郎门槛太高,不是一般的高。
  此外,还有洛儿,还有师姐。还有他远未完成的宏图大愿、不可预的艰险万难……
  夜色,仲府。
  仲逸决定向师姐说出:心之事。
  “难怪你心事重重,原来是因此事”。
  仲逸说出与袁炜的对话后,仲姝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你与筠儿相识多年,交往颇多,袁炜此举,并不为。
  在她看来:袁炜更多是一种试探,或许,他已掌握一些仲逸与袁若筠来往的情况,但这绝不是袁若筠的意思。
  道理很简单,若袁炜向袁若筠说起过此事,以袁若筠的秉性,她早将这个消息告知仲逸:在她看来,相仲逸,袁炜才更有可能是那个反对之人。
  既是试探,非最终定局。因此,袁炜才刻意强调‘假如’二字。
  当然,他所说的让袁若筠去山东济南府的事,也是一种试探。
  仲逸叹道:“都是我耽误了她,想必袁大人定将筠儿屡次相亲失败,都归罪于我了”。
  早知如此,不开若一当铺,即便开了,也不能频繁往来。否则,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
  “既是要断,迟断不如早断,过阵子会好,以袁大人的名望,定能替她找到如意郎君”。
  仲逸甚至想到:即便是袁炜,日后在朝不能再给予关照,他也认了。
  只要袁若筠好,一切都好。
  同为凌云山出身,仲姝自不会像常人那般,去安慰自己的师弟:说些不痛不痒、言语切切之类的废话。
  “在凌云山时,师父经常提到:因缘所致、非人力可为,若刻意为之,则结果难料”。
  仲姝面如止水,一如既往:“筠儿的心思,我早看出来了,她也曾坦露过,袁炜也勉强同意,你何不答应了呢?”。
  袁若筠的脾气秉性无人不知:她认定的事儿,岂会轻易改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