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秋后算账(上)(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谓有奖必有罚,如此才能奖罚分明、下一心”。
  林宗武等才刚刚谢过恩,听殿一阵怒斥之声,与方才的语气截然不同。
  甚至于,有些心惊肉跳。
  “兵部尚书丁汝夔,临场怯站、治军无方,不能秉承天意,下不能安抚将士。京城之威、战事失利,其难咎其责,处斩”。
  处斩?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一阵议论。
  不管怎么说,这丁汝夔也是堂堂兵部尚书,六部的主官之一,职责所在,他在此次平虏之战的确有失误。
  但,丁汝夔所犯罪行,也罪不至死吧?
  朝议事嘛,总要有人站出来说话。
  “启禀万岁,此次平虏之战,鞑靼大军早有预谋,事出突然,朝廷大军有所差池也在所难免。身为兵部尚书,丁汝夔确有不到之处,但罪不至死,所谓赏罚分明,但赏罚也应-----有度”。
  不用说,敢如此大胆进谏的,也是那几个愣头青的御史了。
  “臣附议,当罚则罚,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留他戴罪立功,日后再从长计议”。
  “臣附议,若因此便将一个兵部尚书处斩,恐在军引起非议”。
  ……
  朝议事,总会有人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启禀万岁,方才几位大人所言臣实不敢苟同,所谓军法无情,不管士卒、将帅,皆一视同仁,此次鞑靼直逼京城,城人心惶惶,军士气低落,身为兵部尚书的丁汝夔,既有其责,应负责”。
  此言一出,同样有附议之人。
  “圣英明、不处置当事之人,不足以服众”。
  “如此消极备战之举,若不加以严惩,势必日后战事一开,人人而效仿之”。
  ……
  “朕要处置一个兵部尚书,还要经你们所有人的同意吗?”。
  朱厚熜愤然起身,向下怒斥道:“干脆,这把龙椅,由你们来做”。
  “微臣知罪、微臣该死……”,群臣语调整齐划一,却大多人面如土色、战战兢兢。
  此刻,再也无人敢多言一句。
  议事,有时是:一人说、众人听。
  这样,兵部尚书丁汝夔人头不保了。
  毫无意外,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一直并未言语,连同其子严士蕃,仿若无事人一般。
  严氏父子如此沉默,自然有人会揣摩他们的心思。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真正主导此事的,正是严嵩。
  至于兵部尚书丁汝夔,其实是背锅、顶雷的角色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