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上船容易下船难(2 / 4)
“既是这样,学生先准备一下,一会单独来府”,仲逸无须问袁若筠所为何事,但人家堂堂礼部侍郎坐的专轿,自己一个小小庶吉士,二人也无法同路。
“如此也好,那半个时辰后再见”,说到自己的宝贝女儿,袁炜时而欢心,有时却头疼不已。
出了礼部院门,仲逸直奔若一当铺,如今的当铺是他一人说了算,再也不用担心罗龙横插一刀。
当铺实际经营由老姜头与罗英二人打理,登记簿也是罗英的名字,除了正常的工钱以外,仲逸决定将当铺一年的红利拿出两成给他们二人,这在别的店铺是极为罕见的。
如此,他的心里也能好受些。
剩下的八成红利,仲逸为袁若筠留五成,自己留三成用于日常开支与贴补家用。
袁若筠对银两没有概念,但仲逸还是决定这么做:如此,也算没有坏了二人当初开当铺时的约定:红利各自一半。
若有朝一日当铺转出,无论盘下多少银子,都归袁若筠。
即便如此,袁若觉也帮了很大的忙:否则,仲逸在京城的开销,还有当初捐纳所用银两,从何而来?
……
“姜伯,给我拿一块砚台,还有好的徽墨”,回到若一当铺,仲逸便觉得回了自己家一般。
如此一说,却让一向古板的老姜头犯了难:“少东家,墨好说,这砚台嘛,倒是有两块,都是过了当期,客人不赎了,我正准备出手呢。只是两者相差悬殊:一块价值一千两左右,另外一块近二百两,不知少东家想要那一块?”。
老姜头果真刻板,自从仲逸进了翰林院后,他依旧称作‘少东家’,当然这都是私下里,若换到有外人在,那也是喊一声‘仲大人’。
在老姜头的眼里:只有真正的东家或少东才是做买卖的。
“,二百两的那块吧,包装一下,我送人的”,仲逸心里盘算着:若一下子拿出价值千两的东西,袁炜必定会认为当铺太过暴利,一旦他问起细节来,难免会牵扯到袁若筠。
此外,这次带着一千两的东西,那下次再去府,岂不是要两千两,或者更多?
我可没有这么多银子,况且这些东西有一半是袁若筠的,送给袁炜,其实也是从左手倒腾到右手而已。
若其内情被知晓,不知这位礼部侍郎作何感想?
片刻之后,老姜头已将东西包好,他一如既往的习惯从不会改变: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打死也不说。
只是眼下这情形也不难看出:他们的仲少东家去了翰林院,来往些房之宝也实属正常,他毕竟有庶吉士的头衔,出手不能太小气。
罗英与小地瓜也凑了来,之前仲逸做真正的少东家时很少来当铺,即使过来,也是呆片刻的功夫。如今忙于翰林院的差事,见面的机会更少了。
“改日,定一桌酒席,还是老地方,咱们好好喝一杯,算我的”,这二人为当铺出力不少,私下里都是自己人,仲逸自不会亏待他们。
当初罗龙离京时曾差人找过小地瓜,当然是问询仲逸的一些事。
只是自从仲逸探望过小地瓜的母亲之后,他早已一心跟着仲少东家,罗龙再问什么,那结果也是:毫无结果。
“仲大哥,你平日里请的够多了”,小地瓜面露难色道:“阮怀若与章苏二人又回到贫民区,我看这二人整日闷闷不乐的,不知能否再请他们来当铺做事?”。
“此事……,我已知晓”,想起师父离京之时曾说过的话,仲逸也不敢擅自做主:“此事,再看看吧,看看再说……”。
“好,我明白了……”,小地瓜知道仲逸做事一向谨慎,想必早有部署,他自然不敢再多言。
出了若一当铺,仲逸朝袁府走去,一路之,他慢慢悠悠、极其清闲,现在距离饭点还早,权当消遣了。
街行人如云,有闲逛乘凉的,有朝各家酒楼客栈找座而去,也有人忙着去灯红酒绿之处找乐子。
来去自如、各有所图,沿街店铺、饭莊的小二吆喝之声连连,此等情景,俨然一副众生百态、居家过日的生活画卷。 ↑返回顶部↑
“如此也好,那半个时辰后再见”,说到自己的宝贝女儿,袁炜时而欢心,有时却头疼不已。
出了礼部院门,仲逸直奔若一当铺,如今的当铺是他一人说了算,再也不用担心罗龙横插一刀。
当铺实际经营由老姜头与罗英二人打理,登记簿也是罗英的名字,除了正常的工钱以外,仲逸决定将当铺一年的红利拿出两成给他们二人,这在别的店铺是极为罕见的。
如此,他的心里也能好受些。
剩下的八成红利,仲逸为袁若筠留五成,自己留三成用于日常开支与贴补家用。
袁若筠对银两没有概念,但仲逸还是决定这么做:如此,也算没有坏了二人当初开当铺时的约定:红利各自一半。
若有朝一日当铺转出,无论盘下多少银子,都归袁若筠。
即便如此,袁若觉也帮了很大的忙:否则,仲逸在京城的开销,还有当初捐纳所用银两,从何而来?
……
“姜伯,给我拿一块砚台,还有好的徽墨”,回到若一当铺,仲逸便觉得回了自己家一般。
如此一说,却让一向古板的老姜头犯了难:“少东家,墨好说,这砚台嘛,倒是有两块,都是过了当期,客人不赎了,我正准备出手呢。只是两者相差悬殊:一块价值一千两左右,另外一块近二百两,不知少东家想要那一块?”。
老姜头果真刻板,自从仲逸进了翰林院后,他依旧称作‘少东家’,当然这都是私下里,若换到有外人在,那也是喊一声‘仲大人’。
在老姜头的眼里:只有真正的东家或少东才是做买卖的。
“,二百两的那块吧,包装一下,我送人的”,仲逸心里盘算着:若一下子拿出价值千两的东西,袁炜必定会认为当铺太过暴利,一旦他问起细节来,难免会牵扯到袁若筠。
此外,这次带着一千两的东西,那下次再去府,岂不是要两千两,或者更多?
我可没有这么多银子,况且这些东西有一半是袁若筠的,送给袁炜,其实也是从左手倒腾到右手而已。
若其内情被知晓,不知这位礼部侍郎作何感想?
片刻之后,老姜头已将东西包好,他一如既往的习惯从不会改变: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打死也不说。
只是眼下这情形也不难看出:他们的仲少东家去了翰林院,来往些房之宝也实属正常,他毕竟有庶吉士的头衔,出手不能太小气。
罗英与小地瓜也凑了来,之前仲逸做真正的少东家时很少来当铺,即使过来,也是呆片刻的功夫。如今忙于翰林院的差事,见面的机会更少了。
“改日,定一桌酒席,还是老地方,咱们好好喝一杯,算我的”,这二人为当铺出力不少,私下里都是自己人,仲逸自不会亏待他们。
当初罗龙离京时曾差人找过小地瓜,当然是问询仲逸的一些事。
只是自从仲逸探望过小地瓜的母亲之后,他早已一心跟着仲少东家,罗龙再问什么,那结果也是:毫无结果。
“仲大哥,你平日里请的够多了”,小地瓜面露难色道:“阮怀若与章苏二人又回到贫民区,我看这二人整日闷闷不乐的,不知能否再请他们来当铺做事?”。
“此事……,我已知晓”,想起师父离京之时曾说过的话,仲逸也不敢擅自做主:“此事,再看看吧,看看再说……”。
“好,我明白了……”,小地瓜知道仲逸做事一向谨慎,想必早有部署,他自然不敢再多言。
出了若一当铺,仲逸朝袁府走去,一路之,他慢慢悠悠、极其清闲,现在距离饭点还早,权当消遣了。
街行人如云,有闲逛乘凉的,有朝各家酒楼客栈找座而去,也有人忙着去灯红酒绿之处找乐子。
来去自如、各有所图,沿街店铺、饭莊的小二吆喝之声连连,此等情景,俨然一副众生百态、居家过日的生活画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