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春天正是读书天(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道痴心智成熟,仔细想想三郎的话,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要是不能直面对自身不足,说不定真的止步院试,乡试、会试更是奢想。自己除了活的久些,并不比当下的读书人强多少,甚至于真论起读书来,自己还欠缺太多。
  旁人寒窗苦读时间,他这边再用功,拼时间是拼不过那些人得。
  整整一个月,府学众人便看到一个奇景,道痴眼神木木(想的出神)不拘是看到花草树木,还是饭食点心,还是经史课上,随时都会走神,嘴上振振有词。
  道痴的书桌上,迭起厚厚的诗稿,咏的东西五花八门。
  王琪与陆炳晓得他在作诗,好奇的不行,凑过来看道痴的诗作。
  《煮粥诗》
  贫者有所乞,碗中粥影稀。
  风吹水面涌谷米七八粒。
  《怀古诗?卫青》
  寒门自古有才俊,卫氏儿郎朝天贺。
  利禄不求椒房赐,功名尤向塞外得。
  昨夕北风嘶朔马,今朝胡霜切冰河。
  将军横行万里外,单于慌蹿弃战车。
  竟是良莠不齐,有的浅白,有的则是有点意思。不管不管是浅白,还是颇有意境,都能称之为诗了。
  王琪与陆炳见了大奇,少不得盛赞一番,说起写诗,他们勉强也能应对上几首,可像道痴这样信手捏来,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几分灵气还真是做不来。
  道痴唯有苦笑,他原也自诩博览群书,可真等到开始认真作诗,发现自己的典故词语十分匮乏。
  对于六月院试,他心里真有些没底。
  吕文召听说道痴在学作诗,扬起鼻孔,对着道痴得意几日,而后拿出个册子来,得意洋洋地递给道痴,口上说着请道痴指正,实际上压根就是显摆的意思。
  书册轻飘飘的,道痴倒是觉得分量尤重。不管吕文召这人怎么不懂事,这回出手,也是想要帮忙吧。
  里面确实是吕文召的笔迹,不过看到上面录着的诗词时,道痴的脸色都绿了。
  这是诗?韵呢?平仄呢?
  我立天地间,胸怀凌云志,无人知心忧,空对日月明。
  这叫诗?
  才高五斗无人知,知己不见莫强求,平生信守周召志,手中杜康可解忧。
  这叫诗?
  诗不诗的,道痴真没看出来,却终于明白什么叫“怀才不遇”,什么叫“为赋新词强说愁”。
  吕文召真是个文青少年,从这厚厚的手抄本上,有能看出他是个爱做诗的,可是这水平么,还真是无法评说。就是道痴这半路出家的,都看出这些不入流。
  道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是佩服吕文召,读了十来年书,水平能差成这样也不容易。偏生他还极为自信,即便没有下场参加童子试,也不觉得是自己自身不足的缘故,反而觉得是受家规所限。若是自己下场,案首定是手到擒来。
  陈赤忠是武人,对于诗词之道一窍不通;刘从云这边几日没动静,只是在下次月假完了的时候,从家里带了一大包的诗词册子。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李杜诗词之类,而是当时文人流传开来的一些诗词新作。
  对于道痴来说,研究研究当下的诗词味道,了解当今的鉴赏水平,对他下场大有助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