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永远做大明的忠臣(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字迹太熟悉了,那时候他还小,是所有少年当中,最小的一个,其他的兄长都陆续上了战场,有人已经战死了,他每天还无忧无虑地过日子。
  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老朱兴冲冲来看他们,见到了小不点平安,就把他抱在了怀里,还跟身旁的徐达说,这小子有福气,怕是再也不用上战场打仗了。
  后来平安才知道,那时候朱元璋已经自称吴王,距离一统天下,的确不远了。老朱还给平安写了两个字,这两个字,也就成了平安的名字!
  老朱希望他平平安安!
  平安倒是没有像老朱希望的那样,他还不到十五岁,就进入军中,南征北战,由于从军的时间晚,等到天下基本扫平了,他才是百户而已,后来被派到了北平,辗转靠着军功,升任密云卫指挥使。
  多少年过去了,他别的都忘了,可朱元璋留给他的平安二字,却深深刻在了心里!
  这次他又见到了朱元璋的笔迹。
  “变法为重!变法为重!”
  平安猛地抬头,“柳淳,这是什么意思?是先帝让你辅佐陛下,推行变法?你,你装死干什么?”
  柳淳摇头苦笑,“平安将军,你还看不出来吗?朱允炆根本无心变法,他身边聚集的那一帮文臣勋贵,也根本没把先帝的祖训放在心里。这一点你最清楚吧?”
  平安吸了口气,他这辈子读书不多,唯独两本都能背下来,一个字不差……一本叫《大诰》,一本就是《皇明祖训》。
  “我承认,当今天子,并不热衷变法,可,可这也不是你背叛大明的理由!”平安又激动起来。
  柳淳一指,“你再看看第二道旨意,这是燕王殿下离京的时候,先帝给燕王的。”
  平安展开一看,这回眉头皱得更紧了。
  “怎么会?先帝这么会让燕王讨伐陛下,这不是骨肉相残吗?不会,不会的!先帝不会这么干的!”
  平安突然瞪圆了眼珠子,“柳淳,你说,是不是你花言巧语,欺骗先帝,先帝,先帝年纪大了,上了你的当?”
  柳淳两手一摊,“平安将军,你别忘了,我可是被发配到了云南啊!”
  “那,那是怎么回事?”
  “这还有什么疑问!先帝给我和燕王一人一道遗旨,既是让我们自保,也是表明先帝的态度。在最后几年,先帝已经看出朱允炆无心变法,不能承继大统。但是朱允炆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太多的文臣,贸然拿下他,必然会引起朝局大乱。”
  “平安将军,你不会不知道吧,就在洪武三十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有多少大臣被撤换了?”
  “这个我听说过……可,可那也不能说明先帝要废掉太孙啊!更何况先帝大可以一道旨意,谁敢不听?”
  柳淳摇了摇头,平安这家伙真有点傻的可爱。
  “太孙殿下的身边岂止是那些文臣那么简单?包括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甚至还有一大堆的淮西勋贵子弟,他们全都站在了东宫那边……另外就连锦衣卫都有人不愿意变法!对我的命令阳奉阴违!”
  柳淳的拳头渐渐握得紧紧的!
  虽然他早就看透,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铲除一切绊脚石,是最好的选择。可在柳淳的心里,依旧有强烈的自责。
  那就是在老朱最后的岁月里,他没有突破一切阻碍,去协助老朱,完成布局。在朱元璋死后,他也没有露面,更没有同朱允炆决一死战,而是放任他登基继位。
  现在柳淳想来,多半是跟自己穿越者的身份有关吧!在潜意识里,他总把靖难当成了最后的手段,在该奋力一搏,有机会扭转乾坤的时候,犹豫了,软弱了,没有冒死一战……不过此刻的柳淳却想通了,他不会再放过任何的机会。
  对敌人手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平安将军,你忠心耿耿,我钦佩无比。可先帝真正的意思,是要变法,要给大明留下一个铁打的江山。朱允炆违背祖训,燕王起兵靖难,乃是顺天应人!更何况我还可以告诉你,懿文太子之死,甚至是先帝突然驾崩,都跟朱允炆,还有他身边的人有关系!”
  “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