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算命先生(2 / 3)
清末民国那会儿,海河一带有一位着名的风水大先生,叫陆一仙。
陆一仙一身风水堪舆的本事出神入化,帮人寻龙点穴、化煞超度从未出过岔子。经他手点的阴宅,主家无不生活安泰,平安多福。经他看过的阳宅,主家无不一家和睦,家族兴旺。
陆一仙名气大,就连省城的许多大户乡绅,家里没了老人,都经常不远数百里来请陆一仙去看风水点阴宅。
只不过陆一仙名气大规矩也大,不管是多大的来头,找他看风水,统统要提前一个月定好,日子要由他定,非初一、十五不看。银钱也贵得吓人,无论你是小家小户还是豪门大家,找陆一仙看一次风水,一律要奉上家产半壁,一丝一毫不得亏缺!
也有那藏着奸心眼的,故意少报些家产,以此想要省下一些银钱。但如此做法的主家,无一不是时间不长便家道中落,甚至家人连遭横祸,不得善终!
有了这样的先例,那些再找陆一仙看阴阳宅的主家,便老老实实,再不敢藏一丝的心眼。
而且陆一仙看风水极有规律,每月只看一次,满了次数,便是你搬来金山银山,也休想让他这个月内再出手一次!
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在六十大寿的那天,却突然当着全海河的父老乡亲宣布,从今天开始,不再给人看风水,收山!
这个消息,让不少海河人感到惋惜,不少人纷纷劝陆一仙再多帮家乡父老看上几年风水,但陆一仙铁了心,甚至当场把那个跟了他几十年的红枣木罗盘用斧噼作两半,以明其心。
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陆一仙收了山,第二日便悄悄搬离了海河,竟是不知所踪。
从那以后,陆一仙便成了海河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时间再长些,便连茶余饭后,也甚少有人提起了。陆一仙这个名字,渐渐被海河人淡忘了。
任谁也想不到。十年后的一天,一身青袍大褂的陆一仙,竟突然出现在海河的街头,把许多海河人吓了一跳!
十年过去,陆一仙毫无变化,看上去竟是比十年前更年轻了一些!
看到这一幕的海河人,纷纷惊唿陆一仙是真正的神仙!如若不然,人怎么可以不老?
更有许多人看到这样的陆一仙,忍不住当街下跪,向他连连磕头!
面对这一切,陆一仙却似没看到一般。但见他大步流星,沿着笔直的海河主干道,一路走到了凌府。
许多爱看热闹的人,都跟着陆一仙,想要看看他突然回来想要干什么,难不成又要帮人看风水?
可是十年前,陆一仙不是收山了吗?还噼了他视若性命的枣罗盘。
当陆一仙在凌府前站定的时候,那些跟在他身后的人,顿时都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
凌府,陆一仙十年不来海河,这一来,居然是直接奔着凌府去的!
难道,凌府出事,陆一仙居然知道?
凌老太爷的墓,是陆一仙亲自点的。
三十年前,凌家还是一个海河县乡下的一个小富之家,连地主都算不上,但自从陆一仙给凌老太爷在南山点了一处“丹凤朝阳”的吉穴之后,凌家便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十年间飞黄腾达,不但将粮店的生意开到了海河,而且和省城的警备司令家里结成了亲家,家里更是势大。靠着亲家的余荫,凌家的生意蒸蒸日上,短短十年凌家的铺子便占据了海河主街的小半条街!
受了陆一仙大恩的凌家,在海河最好的位置给陆一仙盖了座大宅,又请足了丫鬟婆子长工伺候着,奉若上宾。
陆一仙要走,凌家挽留得最是诚心,甚至提出要将现在的家业,再分给陆一仙一半。只是依然没用,陆一仙走得干脆,甚至连大宅里的银钱细软也未带走半分。
陆一仙走后,凌家的生意依旧红火,没过几年大儿子还当上了海河的县长,家里更是势大。
陆一仙走后的前两年,凌家还曾经派人到海河周边的乡下去找过,但找了两年没什么结果之后,凌家便也不再去找。
然后,就在三年前,凌家的好运似乎是到了头。
先是参军的二儿子,刚升任连长不久,就死在了战场上。
接着,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连烧了凌家八间铺子,银钱损失无数,还折了几条人命。 ↑返回顶部↑
陆一仙一身风水堪舆的本事出神入化,帮人寻龙点穴、化煞超度从未出过岔子。经他手点的阴宅,主家无不生活安泰,平安多福。经他看过的阳宅,主家无不一家和睦,家族兴旺。
陆一仙名气大,就连省城的许多大户乡绅,家里没了老人,都经常不远数百里来请陆一仙去看风水点阴宅。
只不过陆一仙名气大规矩也大,不管是多大的来头,找他看风水,统统要提前一个月定好,日子要由他定,非初一、十五不看。银钱也贵得吓人,无论你是小家小户还是豪门大家,找陆一仙看一次风水,一律要奉上家产半壁,一丝一毫不得亏缺!
也有那藏着奸心眼的,故意少报些家产,以此想要省下一些银钱。但如此做法的主家,无一不是时间不长便家道中落,甚至家人连遭横祸,不得善终!
有了这样的先例,那些再找陆一仙看阴阳宅的主家,便老老实实,再不敢藏一丝的心眼。
而且陆一仙看风水极有规律,每月只看一次,满了次数,便是你搬来金山银山,也休想让他这个月内再出手一次!
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在六十大寿的那天,却突然当着全海河的父老乡亲宣布,从今天开始,不再给人看风水,收山!
这个消息,让不少海河人感到惋惜,不少人纷纷劝陆一仙再多帮家乡父老看上几年风水,但陆一仙铁了心,甚至当场把那个跟了他几十年的红枣木罗盘用斧噼作两半,以明其心。
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陆一仙收了山,第二日便悄悄搬离了海河,竟是不知所踪。
从那以后,陆一仙便成了海河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时间再长些,便连茶余饭后,也甚少有人提起了。陆一仙这个名字,渐渐被海河人淡忘了。
任谁也想不到。十年后的一天,一身青袍大褂的陆一仙,竟突然出现在海河的街头,把许多海河人吓了一跳!
十年过去,陆一仙毫无变化,看上去竟是比十年前更年轻了一些!
看到这一幕的海河人,纷纷惊唿陆一仙是真正的神仙!如若不然,人怎么可以不老?
更有许多人看到这样的陆一仙,忍不住当街下跪,向他连连磕头!
面对这一切,陆一仙却似没看到一般。但见他大步流星,沿着笔直的海河主干道,一路走到了凌府。
许多爱看热闹的人,都跟着陆一仙,想要看看他突然回来想要干什么,难不成又要帮人看风水?
可是十年前,陆一仙不是收山了吗?还噼了他视若性命的枣罗盘。
当陆一仙在凌府前站定的时候,那些跟在他身后的人,顿时都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
凌府,陆一仙十年不来海河,这一来,居然是直接奔着凌府去的!
难道,凌府出事,陆一仙居然知道?
凌老太爷的墓,是陆一仙亲自点的。
三十年前,凌家还是一个海河县乡下的一个小富之家,连地主都算不上,但自从陆一仙给凌老太爷在南山点了一处“丹凤朝阳”的吉穴之后,凌家便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十年间飞黄腾达,不但将粮店的生意开到了海河,而且和省城的警备司令家里结成了亲家,家里更是势大。靠着亲家的余荫,凌家的生意蒸蒸日上,短短十年凌家的铺子便占据了海河主街的小半条街!
受了陆一仙大恩的凌家,在海河最好的位置给陆一仙盖了座大宅,又请足了丫鬟婆子长工伺候着,奉若上宾。
陆一仙要走,凌家挽留得最是诚心,甚至提出要将现在的家业,再分给陆一仙一半。只是依然没用,陆一仙走得干脆,甚至连大宅里的银钱细软也未带走半分。
陆一仙走后,凌家的生意依旧红火,没过几年大儿子还当上了海河的县长,家里更是势大。
陆一仙走后的前两年,凌家还曾经派人到海河周边的乡下去找过,但找了两年没什么结果之后,凌家便也不再去找。
然后,就在三年前,凌家的好运似乎是到了头。
先是参军的二儿子,刚升任连长不久,就死在了战场上。
接着,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连烧了凌家八间铺子,银钱损失无数,还折了几条人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