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和人相处,不能只由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
  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双向努力。
  “下工后,你把破了的裤子拿到知青点,我帮你补一补。”
  千禧年前后,十字绣在国内流行了好长一段时间。当时姜糖刚从国外回来,见家里的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在绣这玩意儿打发时间,她也帮着戳过几针。
  补个裤子,应该没难度吧?
  应该吧……
  话音刚落下,符横云静静的看了她一会儿,然后笑了,“好。”
  差不多八点左右,陈白术几个到了。
  原定的是四人,今天来了五个,新加入的一个是竟是陈秀。
  陈秀倒不是自愿来的,而是亲妈蔡冬梅知道这事,回家跟男人商量后,直接把人塞过来了。
  她是妇联主任,如今到处都在喊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给乡亲们宣扬男女平等的思想,但她很清楚,女人想立起来,不仅性子得硬,还得自己有本事,否则不能依靠自己安身立命,到头来还是得靠着男人养。
  吃的花的不是自个儿双手挣的,又哪里敢说自己脊梁不弯?
  既然人家城里来的知青可以,那她们乡下的姑娘咋就不行呢。
  蔡主任见多了乡下汉子打媳妇的事,更见多了婆婆磋磨儿媳的办法,她就希望女儿能跟姜糖学点本事,就算做不了拖拉机手,学学姜糖身上的那股朝气蓬勃的精神也好,别成天只知道跟在男人屁股后头。
  这是她作为母亲的一片苦心。
  可陈秀却领悟不到。她来得不情不愿,看姜糖将拖拉机各个零件拆给他们辨认,弄得浑身脏得不行,隔老远都一股闷闷的机油味儿,她便更加排斥,学得心不在焉。
  姜糖见了,什么也没说。
  她对这群人的期待就是老实点,别搞事。不图他们对她尊不尊敬,就图能学个一两个出来,以后给自己省点事。
  与这个年代师父对徒弟的期待不同,与师父对她的期待也不同。
  对姜糖来说,这几人名义上是“徒弟”,实际上更像学生。她作为老师,该教的不藏私,但学多少就还得学生自己的主观意愿,端着碗追上去喂饭这种事,在她身上是不可能的。
  这边姜糖开始了新的忙碌。
  而芙蓉市红星镇那边的姜家,日子就不好过了。
  姜家寄包裹的事已经过了大半个月,照理,姜糖回的信也该到了。姜父每天下了工就到邮电所问,毫无例外都没有收到光明大队的信。
  偏偏今天不凑巧,路上还遇到了王明华的妈——蒋玉兰。
  “亲家,你这是……?”
  姜万德怔了怔。
  稀罕呀。
  蒋玉兰哪次见了他们,不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好像他们家真占了王家多大便宜。
  是,便宜是占了点。
  以前宝珍还在的时候,每个月会给家里捎点东西,给他,给家里老婆子一点孝敬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