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存于世,素不可独善其身,此一理尤于仕途最甚。
  君、臣、友、敌,脉络千丝万缕,密布成弥天之网,缚得网中人倍难喘息,举步维艰。
  今太子局于网间,身负枷锁,芒刺在背,如有万千手掌扼喉,是要逼他坠入渊底。
  血就二字冰冷生硬地嵌在眸里深处,平怀瑱一动不动地凝眼望着墙面,身侧阴寒铁栅浸染了多年的腥气,扑鼻熏得他不知当往前还是往后。
  进退皆是夺命陷阱,此一时如立身高耸孤岛,周遭滔滔火浪猛蹿着欲将他卷入其中。他擅动不得,缓缓抬手,攥紧了粗糙栅柱,凹凸不平的点点铁屑硌得掌心钝痛不已。
  在这静怒交织的窒息之感中,平怀瑱终觉自己想错了路子。
  眼下我于优而敌于劣,那些人早已无余裕再去悠闲对付皇后了——他们要的,是帝王体弱如化蛇之龙、储君失宠似无骨之虎。
  所以这毒才行七分、留三分,令宏宣帝身愈病然不至危矣,再令太子背这百口莫辩之罪名,好个一箭双雕,一计两全。
  平怀瑱目有嘲弄,眼里宫人尸身已凉,当初为人作棋时可曾想过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宫里当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身后狱吏垂首不敢妄言,诧异眸光四下散落至足履青石、铁索镣铐,唯独不敢落到那染血墙上去,唯恐瞧了不该瞧的,晓了不该晓的。
  狱深之处隐有水声传来,一滴复一滴,似是积潮雾气凝结成片,自牢顶接连不断地砸落地上,寥寥数滴涤不净此间充盈数百年之久的条条冤罪,却破了耳里鬼界般的宁谧阴森。
  平怀瑱在这滴水声中缓将手收回,松了铁珊手心里冰凉一片,转身时狱吏侍从纷纷敛首让道,无人加以阻拦。他一路行往养心殿去,面沉无波,反在身陷冤屈的一霎心有止水般的静。
  殿内宏宣帝汤药服了约莫一炷香的时辰,此后时醒时寐,昏昏沉沉地不算当真睡了过去。平怀瑱一步步行近榻前,默默无言地撩摆跪下,如此许久,榻上天子才似有所觉,睁眼侧眸,正对上其子那双无惧无畏之眼。
  殿中除一愁眉不展的王公公再无旁人,宏宣帝撑肘欲起,王公公急忙凑近跟前伺候着,扶他靠坐床头,取过软枕当心垫在腰后处。
  宏宣帝以掌攥拳,抵口微咳几声,眼睑下布着一重十足显眼的乌黑青影,侧首望向平怀瑱,见他此去天牢归来,身后未随他人,尚未询问即听他陈罪道:“儿臣有罪,下毒宫人不可提审,已身死狱中。”
  宏宣帝闻言蹙眉,多年宫中行,对此虽觉心堵可并不意外,只怒君王仍在,行凶者也敢如此嚣张。他看了看久跪不起的平怀瑱,那面上一派正色,颇有一番不畏影斜之势,然深掩其里的几分无奈无力之感总有那片刻不觉表露,于是问道:“太子何罪之有?”
  平怀瑱不加隐瞒,亦不急于开脱:“那宫人死前留有血书两字。”
  “何字?”
  “是为‘太子’二字。”
  养心内殿骤然一静,王公公额角青筋“突突”跳着疼,拿眼偷瞅皇帝。
  宏宣帝却是面不改色,默声思量少顷,继而又问:“此事可与太子有关?”
  “无关。”
  “既如此,太子何罪之有?”宏宣帝复又落出与方才相似之言,不过已非疑问之意。
  平怀瑱心有动容,知父皇至此仍对自己深信不疑。
  宫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世人皆言皇家父子无亲伦,可他有父为君,三十余载从不疑他。他行此一路,愁兄弟夺嫡,愁君王不辨忠奸令他惨失何家,但从不愁父皇与他之宠之信。
  平怀瑱喜忧参半,心境复杂难言。
  片刻后他压下所有纷繁情绪,回道:“儿臣之罪,一罪在未有提防,未能使父皇免受毒苦;二罪在未有远瞩,教那宫人死无对证,引来己身猜忌。故请父皇降罪儿臣。”
  宏宣帝不作反驳,兀自思忖着不知作何权衡,其后竟微一颔首认了他所陈之罪。
  那颔首之举一时间惊得王公公满身冒起淋淋冷汗,颇为太子心忧,而那汗未滑落又闻宏宣帝命道:“传朕口谕,将太子禁足旭安殿,此案未明前不得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