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头的罪过儿(2 / 3)
庞村不遭受水灾,北京城就太平无事,安然无恙。
您猜怎么着?庞村的龙王庙还真的有颗避水珠,这颗避水珠原来在镇边城,它是怎么来到庞村的呢?
话说清代雍正年间,永定河年年发大水,北京城经常被水淹。
北京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年年被洪水淹没,这还得了!雍正皇帝降旨:命宛平县令解决此事。
皇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宛平县令能解决?这不是笑话吗!宛平县的县太爷,接到圣旨之后,一愁不展,心想:“完了,我这官儿算是当到头儿了!”不当就不当吧,无官一身轻。
可转念一想:“不行!不当官就没事儿了吗?这叫“抗旨不尊”,是杀头的罪过儿,弄不好灭门九族。”
县太爷想到这儿,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师爷在一旁眯缝着三角眼,想着对策。突然,师爷眼睛一亮,缓缓地说:“老爷,咱们有办法。”
“有办法?”县太爷一听,忙问,“什么办法?快说!”
师爷不慌不忙,说了三个字儿――偷龙王。
说完,在县太爷耳边耳语了一番,说得县太爷心花怒放,哈哈大笑。
原来,师爷的老家是宛平县镇边城――那位说了:“镇边城属河北省怀来县管辖,怎么属宛平县管?”
这您就“老外”了不是!历史上的镇边城,宛平县管过,昌平州也管过。
闲话休叙,书归正传。镇边城里有座龙王庙,有一年夏天,镇边城上游山洪暴发,水势浩浩荡荡,沟满壕平,哀鸿遍地,就连镇边城也冲毁了,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
一天,人们正不安地站在镇边城废墟上查看水势,突然见有两尊龙王塑像“漂漂悠悠”地顺水冲了下来。
其中一尊龙王翻了几个身,随着洪水漂进了永定河,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而另一尊却漂进了镇边城废墟。
不一会儿,雨停了,水也慢慢落了,人们踏着泥泞进镇边城废墟一看,嘿!龙王塑像身上没有一滴水,上面的字迹却清清楚楚,上写“山西管涔山”。
人们看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不显现惊讶的神色。
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从山西冲到这儿,多老远哪!它竟一点儿都没坏,神了!这一准儿是个好龙王,咱们把它供起来吧!”
于是,人们恭恭敬敬地把龙王爷塑像迎请到城里,在城西南角盖了座龙王庙,把它供了起来,人们求签问卜,求雨止涝,非常灵验。
自从龙王庙建成之后,镇边城再也没遇到过洪水。
师爷是在镇边城长大的,当然知道镇边城龙王庙的龙王非常灵验。
师爷心想:县太爷现在有难处,真要是皇上降下罪来,我也逃不了干系。
火烧眉毛,只顾眼下,先回老家,把龙王偷来再说。
县太爷一听,好主意,就这么办。不过,偷龙王乃是下策,龙王身上可能有避水珠,偷避水珠比偷龙王省事儿。
二人收拾行装,不带随从,匆匆上路。非止一日,来到镇边城地界。
师爷问:“老爷,是否跟地方打个招呼?”县太爷神秘地说:“附耳上来。”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师爷听完,不禁眉开眼笑。
话说夜色降临,镇边城里打过二更,县太爷和师爷捏手捏脚从高粱地里走出来,从泄洪沟溜进城去,直奔龙王庙而去。
庙里点了盏油灯,虽说不太亮,可总比漆黑一团强多了。县太爷寻思:“避水珠藏在哪儿呢?”经过细心观察,龙王的右手手心有异常,用小刀一剜,避水珠就露出来了。
县太爷把避水珠往兜里一装,大摇大摆出了镇边城。守城的士兵纳闷:大晚上的,他们出城干什么?士兵还没纳过闷儿来,二人已经消失在夜幕中。 ↑返回顶部↑
您猜怎么着?庞村的龙王庙还真的有颗避水珠,这颗避水珠原来在镇边城,它是怎么来到庞村的呢?
话说清代雍正年间,永定河年年发大水,北京城经常被水淹。
北京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年年被洪水淹没,这还得了!雍正皇帝降旨:命宛平县令解决此事。
皇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宛平县令能解决?这不是笑话吗!宛平县的县太爷,接到圣旨之后,一愁不展,心想:“完了,我这官儿算是当到头儿了!”不当就不当吧,无官一身轻。
可转念一想:“不行!不当官就没事儿了吗?这叫“抗旨不尊”,是杀头的罪过儿,弄不好灭门九族。”
县太爷想到这儿,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师爷在一旁眯缝着三角眼,想着对策。突然,师爷眼睛一亮,缓缓地说:“老爷,咱们有办法。”
“有办法?”县太爷一听,忙问,“什么办法?快说!”
师爷不慌不忙,说了三个字儿――偷龙王。
说完,在县太爷耳边耳语了一番,说得县太爷心花怒放,哈哈大笑。
原来,师爷的老家是宛平县镇边城――那位说了:“镇边城属河北省怀来县管辖,怎么属宛平县管?”
这您就“老外”了不是!历史上的镇边城,宛平县管过,昌平州也管过。
闲话休叙,书归正传。镇边城里有座龙王庙,有一年夏天,镇边城上游山洪暴发,水势浩浩荡荡,沟满壕平,哀鸿遍地,就连镇边城也冲毁了,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
一天,人们正不安地站在镇边城废墟上查看水势,突然见有两尊龙王塑像“漂漂悠悠”地顺水冲了下来。
其中一尊龙王翻了几个身,随着洪水漂进了永定河,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而另一尊却漂进了镇边城废墟。
不一会儿,雨停了,水也慢慢落了,人们踏着泥泞进镇边城废墟一看,嘿!龙王塑像身上没有一滴水,上面的字迹却清清楚楚,上写“山西管涔山”。
人们看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不显现惊讶的神色。
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从山西冲到这儿,多老远哪!它竟一点儿都没坏,神了!这一准儿是个好龙王,咱们把它供起来吧!”
于是,人们恭恭敬敬地把龙王爷塑像迎请到城里,在城西南角盖了座龙王庙,把它供了起来,人们求签问卜,求雨止涝,非常灵验。
自从龙王庙建成之后,镇边城再也没遇到过洪水。
师爷是在镇边城长大的,当然知道镇边城龙王庙的龙王非常灵验。
师爷心想:县太爷现在有难处,真要是皇上降下罪来,我也逃不了干系。
火烧眉毛,只顾眼下,先回老家,把龙王偷来再说。
县太爷一听,好主意,就这么办。不过,偷龙王乃是下策,龙王身上可能有避水珠,偷避水珠比偷龙王省事儿。
二人收拾行装,不带随从,匆匆上路。非止一日,来到镇边城地界。
师爷问:“老爷,是否跟地方打个招呼?”县太爷神秘地说:“附耳上来。”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师爷听完,不禁眉开眼笑。
话说夜色降临,镇边城里打过二更,县太爷和师爷捏手捏脚从高粱地里走出来,从泄洪沟溜进城去,直奔龙王庙而去。
庙里点了盏油灯,虽说不太亮,可总比漆黑一团强多了。县太爷寻思:“避水珠藏在哪儿呢?”经过细心观察,龙王的右手手心有异常,用小刀一剜,避水珠就露出来了。
县太爷把避水珠往兜里一装,大摇大摆出了镇边城。守城的士兵纳闷:大晚上的,他们出城干什么?士兵还没纳过闷儿来,二人已经消失在夜幕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