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再立军令状(2 / 2)
“大人要的链轮小老儿不是太懂,轮子挖斗这两件单件和这些也差不多少。只是扣在上头的铁链子,总是尺寸难以吻合,只能降低一些要求或是慢慢试手磨合才行了。而且那东西一个环一个环都要铁铸,一条船两根链子,怕不要用去好几百斤铁料。”
“铁料的东西,你不要去担心,只管做就好了。既然有了初样,那就一并让他们按照草图改到船上去。”
因为船毕竟是现成的,就算是打孔改造,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倒也迅速,两日后就有最初的五六条船改了出来,工匠们在围堰的某一个区块挖了口子灌水,把船重新漂起来,驶入西湖深处试用。
萧铣此前自己画草图设计原理,并且让将作监的木匠铁匠们完善的施工船只主要有三种形态,动力改造上都差不多,只是作业机构不太相同。
第一种,也就是最简单的,那便是运泥船,解决此前用木筏竹筏疏浚时,没挖多少泥便要往返运输一趟的麻烦。寻常一艘木筏或许只有三五石的载重量,而用了大船的话,即使是三丈船,至少也可以运两百石左右,一下子就有几十倍的载重量提升。至于动力方面,萧铣考虑到了重载船对低速高推力的要求,首先想到的便是学后来宋朝才成熟的车轮舸,在船体两侧水线以上部分装一对木质桨叶的拨水轮,通过横穿船体的曲轴,由民夫在船舱内如同蹬自行车一样蹬船,如此一来,至少比靠臂力划桨的船要高效一些。
后面两种船,在动力方面都做了车轮舸化的试点,区别则在于作业机构——直接用民夫以长杆挖斗手工从水下挖泥沙上来,这种作业方式在萧铣看来还是太原始了。要想超额完成杨广的给的任务,必须在这些上面做一些革命性的改良。
试船的日子终于到了,成与不成,就看工匠们有没有充分理解萧铣的思路。 ↑返回顶部↑
“铁料的东西,你不要去担心,只管做就好了。既然有了初样,那就一并让他们按照草图改到船上去。”
因为船毕竟是现成的,就算是打孔改造,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倒也迅速,两日后就有最初的五六条船改了出来,工匠们在围堰的某一个区块挖了口子灌水,把船重新漂起来,驶入西湖深处试用。
萧铣此前自己画草图设计原理,并且让将作监的木匠铁匠们完善的施工船只主要有三种形态,动力改造上都差不多,只是作业机构不太相同。
第一种,也就是最简单的,那便是运泥船,解决此前用木筏竹筏疏浚时,没挖多少泥便要往返运输一趟的麻烦。寻常一艘木筏或许只有三五石的载重量,而用了大船的话,即使是三丈船,至少也可以运两百石左右,一下子就有几十倍的载重量提升。至于动力方面,萧铣考虑到了重载船对低速高推力的要求,首先想到的便是学后来宋朝才成熟的车轮舸,在船体两侧水线以上部分装一对木质桨叶的拨水轮,通过横穿船体的曲轴,由民夫在船舱内如同蹬自行车一样蹬船,如此一来,至少比靠臂力划桨的船要高效一些。
后面两种船,在动力方面都做了车轮舸化的试点,区别则在于作业机构——直接用民夫以长杆挖斗手工从水下挖泥沙上来,这种作业方式在萧铣看来还是太原始了。要想超额完成杨广的给的任务,必须在这些上面做一些革命性的改良。
试船的日子终于到了,成与不成,就看工匠们有没有充分理解萧铣的思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