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平辽方略(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此之外,天启毅然决定要重赏张恪,在御前会议上,天启甚至喊出了意兴封王的话,这下子可吓坏了所有人,常遇春徐达那样的开国功臣生前都没封过王爷,那是能轻易授予的。
  其实王爵也是天启一时嘴快,他只好退了一步,建议封国公。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面面相觑,还是没法同意。
  道理很简单,老奴虽然死了,可是建奴还在,日后光复辽沈,又该如何封赏,现在封了国公,日后不还是要封王吗?
  次辅朱国祚提议封伯爵,可是魏广微不同意,当初李成梁就封了平辽伯,论起功劳,张恪比李成梁大多了,更何况毙杀老酋,岂是一个伯爵可以表彰的。
  经过一番的争吵,最后确定了定辽侯。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偏偏出了点麻烦。
  礼部认为封赏侯爵是天大的事情,一切都要按照礼数,召张恪进京,叩谢皇恩,圣上赐予丹书金册,一应手续。
  借着封爵仪式,召集各国使臣观礼,显示天朝上国的威仪。
  内阁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几位大学士并不是想折腾什么,他们只是想借机把张恪调进京城,到了京城,就等于是猛虎入了牢笼,要怎么处理,就看他们的心思了!
  当然,他们还不想做秦桧,但是张恪势力越来越大,必须敲打一下,趁着他进京,把手下的各个将领分化拉拢,重新把军权拿回来。
  少年得志,封侯拜相。
  古往今来,这都是最荣耀的事情,就不信张恪不上当!
  内阁信心十足,可是张恪偏偏就给了他们一个软钉子。
  就在洪敷敎回京半个月之后,张恪送来了奏折,其中详细写了下一步的作战方略。
  张恪仔细分析,野猪皮虽然被打死,可是他的几个儿子奸雄更胜其父,若是稳定了局势,建奴的威胁只会更大,因此必须抓住战机,利用老奴死后的混乱,打击建奴,扩充实力,尤其是展开反攻光复的第一步。
  以长生岛为基地,攻取复州和金州,进而北上拿下盖州,取得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到时候和辽西走廊遥相呼应,收拢逃难的辽东汉民,共同牵制建奴。
  随后张恪详细分析了双方的优势,老酋新丧,建奴群龙无首,虽有十万大军,可是无有丝毫用处。
  而且复州,金州,盖州等地临近海洋,明军可是海陆并重,凭着火器的优势,足以战胜建奴。
  再有辽东汉民起义,星火还在,只要天朝王师驾临,百姓必定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有此种种优势,不立刻出兵,简直对不起老天爷的恩赐。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张恪在奏折最后说道:“臣虽残病之躯,然则不惜一死,尽忠大明,上报效皇恩,下解救黎民,愿在长生岛督师北伐,不光复故土,绝不会师!倘若微臣不幸殒命沙场,其余诸将当戮力同心,共谋光复大业,不复辽东全境,耻为辽东儿郎!微臣之心,可鉴日月。恳请吾皇,体查微臣拳拳之心,臣不胜感激涕零。”
  进了京城,就等于是陷到了泥潭里,别想再抽身了。张恪岂会上当。
  为了迫使朝廷屈从,张恪动员大量的人手,洪敷敎,包括姐夫邓文通,他们一起散播言论,影响舆论,抬高士子们的热情。
  比如说“老奴死了,建奴就是一盘散沙,应该乘胜追击。”
  “辽东百姓哀嚎哭求,翘首以盼,王师驾临。”
  “建奴残暴不仁,奴酋每日生啖儿童三个,同胞骨肉沦于地狱之中,终日嚎啕哭泣。”
  ……
  种种言论汇集起来,无非两句话,“大明该出兵!”“建奴不难对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